2)第10章 治江山需安民心_重回明朝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三年,赵祯授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俗称“四谏”),锐意进取。

  九月,在赵祯的责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项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赵祯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

  但是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宋仁宗遭到他们的阻挠。

  亲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随着宋仁宗看好的人被排斥出去,宋仁宗孤立无援,同时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宣告彻底失败。

  这位仁慈的皇帝驾崩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最不可思议的是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位期间,勤政节俭,不耽声色,不贪欢娱,不喜锦衣华服,不用金银器皿,一日三餐,不见珍馐奇味。妻子以国母之尊,亲事蚕课,一件龙袍穿了十几年,缝补得无处下针。皇宫中所费,减无可减,缩无更缩。所有的皇室内帑,从不铺张浪费,一概尽充军饷。

  崇祯皇帝日以继夜忧心忡忡,只因黎民百姓身陷水火之困。六下“罪己诏”,愿将连绵不断的天灾人祸一力承担,诏书歉疚深重,感自肺腑。

  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崇祯皇帝的哥哥,一个原本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优秀的木匠之一的皇帝,同样命运也不是很好。

  天启十五岁继位,并且连后代也没有。

  泱泱大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定礼制起,皇子亲王的地位就尊隆无比,礼绝百僚,除了天子一人以外,无论生前死后,都绝没有向其他任何人下跪的道理!

  崇祯现在也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幕:甲申年三月十九日,闯军叩关,烽火燎经,满城萧瑟,一片狼藉……崇祯皇帝的遗书字字血泪,骂奸臣,怨天命,同时更充满自责,却对大明子民负疚极深,所以自去冠冕,以发覆面,只求闯军勿伤百姓一人。

  终究是大明朝气数已尽,朝臣文恬武嬉,内无良、平之谋,外无李、郭之将,这才孤木难支,无力回天。

  唐宋时期以前,没有实职的皇子亲王确实要礼敬宰辅,相互平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