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2章 宫里宫外(五)君与臣,思不同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产生的。

  玛合图木·阿杂木及其和卓家族的兴起,对叶尔羌汗国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两派斗争的不断加剧,叶尔羌汗国的政教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起初,叶尔羌汗国的统治者需要利用zj的特殊作用,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随着zj势力的增强,世俗政权逐渐被zj势力左右。

  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由于zj势力极度膨胀,教派和卓势力取代了叶尔羌汗国世俗统治者的地位,建立了一个政j合一的政权。

  如果没有高务实的小翅膀扇动,察哈尔不会西迁叶尔羌,那么叶尔羌汗国本来应该能存在166年,到1680年才会被准噶尔征服灭国。

  在这段时间里,当地教派力量长期集中在额什丁和卓家族的手中。其家族由于劝导秃黑鲁·帖木儿汗皈依某教有功,一直操纵着汗国内的各种宗教事务,额什丁家族势力当然也就会得到快速发展。

  玛合图木阿杂木死后,他的儿子们因争夺教主继承权而分立门户。其中长子依禅卡朗和幼子伊斯哈克的斗争尤为突出,这成为后来白山派与黑山派对立斗争的渊源。

  他们进入叶尔羌地区以后,为了广收门徒,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双方矛盾不断深化,逐渐演化成你死我活的流血斗争。

  纳合西班底耶教团内部遂分化成两派,一派以伊斯哈克和卓为首,主要把叶尔羌地区作为传教中心,被称之为伊斯哈克耶,即黑山派。

  另一派以依禅卡朗的儿子穆罕默德·玉素甫为首,主要把喀什噶尔作为传教中心,被称之为伊萨尼耶,即白山派。

  其实,白山派与黑山派在教义教理上并没有太大的分歧,只是在帽子的颜色、仪式和形式上(如黑山派高念齐克尔,白山派则低念)等方面有所区别。两派常为一些没有原则的问题发生纠纷。最后,这种纠纷发展成为争夺统治权的血腥斗争。

  白山派与黑山派屡次的斗争,主要表现在政治上。起初,两派斗争的焦点是争夺zj的领导权。但自从穆罕默德·玉素甫和卓与阿帕克和卓父子担任白山派的首领之后,两派斗争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此,两派斗争的实质也就由争夺zj的领导权逐渐演变为争夺世俗的统治权。

  白山派与黑山派为了争夺继承权斗争的难分难解,无论是谁都难以取得全面的胜利,于是黑山派伊斯哈克和卓决定向外发展。在接到阿不都·克里木汗的邀请后,他便进入了叶尔羌汗国。

  在原历史上,公元1592年,也即万历二十年,阿不都·克里木汗去世以后,其弟穆罕默德汗继位。他的上台本来标志着黑山派和卓势力在政治上取得的重大胜利。直至其统治后期,黑山派和卓势力已经严重干预朝政,并可以真正左右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