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82章 宫里宫外(五)君与臣,思不同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山派引入叶尔羌,取代黑山派势力,很快平息了动荡。

  然而,布日哈图知道这样的做法并不治本——管他白山黑山,其实搞的都是同一套东西。黑山派兴盛时会侵蚀大汗的权威,难道现在换了白山派就不会了?

  这是布日哈图不能允许的,所以他在引入白山派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这次引入不过是为了先压一压局面,把场子镇住,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彻底清除教派势力的影响了。

  然而与此同时,布日哈图也知道这件事很难办,如果一开始就强力镇压,恐怕再来一次全汗国的大乱根本不在话下,因此这就需要其他手段。

  由于叶尔羌的土地、牧场等等各种社会财富在此前都集中在黑山派和卓手上,后来引入白山派之后,这些财富除了少部分被察哈尔人夺来,剩下的大部分又归了白山派。

  这就导致一个大麻烦出现了,布日哈图很难代表汗国有效征税——毫无疑问,世界各国在这种问题上都是类似的,教派势力太强的情况下别指望他们交税。

  布日哈图是极少数能够认识到蒙古式游牧社会组织形式不够先进的人之一,其中征税就是一大痼疾。

  他曾经思考过,高务实的改革为什么能成功?后来得出的结论就是,高务实的财政改革其实是他一切改革的基础。哪怕有些改革推出的时候还没有进行财政改革,但实际上也是等财政改革完成,前面的改革才算彻底牢固。

  由此,布日哈图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种棉织布”运动。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除了当地确实适合种棉织布之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适合作为棉田的地方在以往并不为叶尔羌人重视,也就是很多都不在教派和卓手里。

  通过这项运动,数年之后布日哈图就带领察哈尔人与愿意同察哈尔合作的叶尔羌本地人发家致富,完成了在财力上对教派势力的反超。至此,布日哈图的清理计划进入到新的阶段。

  虽然军力优势在手,财力也已经反超,但作为聪明人,布日哈图知道亲自杀人不如借刀杀人。于是便有了争取奥斯曼火枪交易与寇边大明的举动。

  之前说过,即便布日哈图尽力争取、竭力购入,察哈尔人也只凑齐一万六千火枪兵,但是他们此番寇边大明,却是号称出兵十万。

  这里就是关键了:出兵虽然没有十万,但的确有约莫八万大军,这个“号称”中的水分并不多。然而,在这八万大军之中,察哈尔本部实际出兵只有两万五千左右,剩下的全是叶尔羌的“本地勇士”。

  毫无疑问,这些“本地勇士”并非普通人,全都是白山派和卓们与黑山派少数余党们手中掌握的武力,都是教派信念最为坚定的一群人。

  布日哈图并非单纯以武力强迫他们出兵,而是利诱为主、威逼为辅,他以“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