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3章 大唐重视科学_吾乃大皇帝吾乃大唐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科技,其实是神灵早就拥有的,我们现在发展科学,是为了早日实现远古时期的神话时代。

  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至少得是几千年,上万年的科学研究,我们才能够见到神灵。

  神路已经断绝,最后的神灵是老子。

  而身为老子的子孙,李氏皇族为带领大家,用科学的办法好好的生活下去之类的。

  华夏的古代科学几乎都披着一层封建迷信的外衣。

  例如在春秋时期记载着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但是,因为当年正好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所以哈雷彗星被说成了是灾星,后来每一次哈雷彗星的出现,都被说成是灾难出现的前兆。

  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明朝时期,一名锦衣卫万户利用火药制作成了火箭,将自己送上了天空。

  至于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更不用说了。

  所以,古代的人也是讲科学的。

  当然了,科学和封建宗教,其实也是不冲突的。

  欧美各国号称最现代的国家,科技水平最先发达了起来。

  但是,他们的宗教气氛也很是浓郁的,不少国家领导人都是教徒。

  但是,这不妨碍他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