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一章 推荐人_林浩的电影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浩亲自来法国接触的,不是什么区域的电影代表,也不是下面的小成员,而是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选片委员会主席:

  蒂埃里·弗雷莫。

  弗雷莫先生今年42岁,01年就任此职位,02年和林浩在电影节后的宴会上见面,相谈甚欢,03年林浩带着电影主动上门找他。

  而这部电影不出意外的,是《杀人回忆》。

  这个举动还算是不多见的。

  因为自从吉尔斯·雅各布接手戛纳电影节之后,就不再是由各国相关部门挑选年度佳作送审,而是改为自主选择影片。

  所以一般弗雷莫其实并不是坐在原地等着大家送过来,大多数时候,他每年都要飞往世界各地去看大量影片。用他自己的话说,平均“每天看5部、6部甚至最多一次看了12部影片”。

  而这,是平时工作日的时候。

  每个周末他要看25盘录像带,一部电影通常时间又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又不能像是看足球赛那样就看进球瞬间。

  电影要复杂的多,有些电影你很需要看一阵子才能懂,而不是跳着看。毕竟来参展的都是些艺术电影,这种电影你哪怕是跳了一点,很可能后面就会出现缺失。

  林浩觉得,弗雷莫一定很需要倍速播放功能。以及啊,他自己也猜测可能看到一些觉得不行的,后面看一段还是不行就直接弃了吧...

  那,林浩这边亲自把《杀人回忆》送过来,一方面是约定好了有这个时间,主办方很喜欢这些业内知名成员推荐,因为这样找到好片比大海捞针机会要高一些;另一个,就是不出意料的话,他今年会是三度造访戛纳。

  戛纳希望和他建立进一步的联系。

  是的,出于以下两个理由。

  首先第一个,就是经济方面。

  是的,这一届柏林电影节有多穷大家都看到了,满大街都是些好莱坞电影的广告,就这一点就被骂死。而戛纳就是不缺钱,甚至办一届电影节要赚多少钱,以至于后来出现太多了奇葩传闻。

  所以戛纳要保持电影的独立,外交,政治甚至业务上的独立很早就有,最重要也是三大共同面对的一个就是经济独立:柏林穷,威尼斯更穷,只有戛纳实现了财务自由。它通过电影市场,电视台,以及赞助商。

  那这个和林浩有什么关系呢?

  就要说到他背后的代言商了,这是第一个,更重要的是以他目前在中国的关注度,会给戛纳带来大量中国媒体,还有关注度,最终汇聚成热度。

  赞助商品牌也就获得了热度。

  要想维持这些赞助商的支援,戛纳就必须保持高热度。所以拉拢一下各国的未来之星,吸引媒体,顺便日后回馈戛纳,一直是电影节愿意做的事情。

  这就扯到第二个了,就是保证帮助新生代电影人诞生和挖掘。

  戛纳最出名的新人单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