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2章 贯通的海路_三国之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有势力其实都在改革,努力的消化自己的领土。就算是大汉共和国,也在默默的舔着伤口,等待着下次重新崛起。

  吕布贯彻着彻底革命,在他的地盘里面已经没有任何世家存在。就算是打算留下来的世家,只能保留一些浮财,也被彻底打散,在徐州和青州两地居住,五年内没有出仕为官的机会。这还是陈宫谏言的结果,否则的话说不得这些世家都得被赶出军政府。

  至于原本的一些世家,比如琅邪诸葛氏,诸葛诞最终是留了下来,他们一脉就如同历史所言是守塚之犬,留在琅邪老家照顾祖祠和祖坟。好在吕布也没有那么缺德,近期内已经不会把别人的祖祠和祖坟给破坏掉了。

  诸葛瑾则是来到了华夏共和国,在公务员考试里面脱颖而出,却不得不从县吏做起。至于诸葛亮诸葛均一脉,最后却是去了汉中定居。原本是去荆州,但这两个地方不是落入华夏共和国手中,就是在孙坚的手中。

  不少荆州的世家大族,都已经搬迁到了益州,甚至是关中地区。诸葛家的另外一个靠山便是原本的豫章太守诸葛玄,随着李煜占据豫章郡,后者就去了荆州定居。之后更是随着荆州的世家迁徙到了汉中,诸葛亮和诸葛均还小,最后就去了汉中投奔了叔父诸葛玄。

  又通过一系列的联姻,总算是在汉中安定了下来。甚至诸葛亮也得到了张家的赏识,推荐到了皇家学院深造,凭借着出的入学考试成绩,成为了特殊的插班生。

  至于吕布的那个军政府,在深入改革之后,由于大量缺乏人手,自然也召开了公务员考试,结果参加考核的徐州和青州百姓,不少都是亲华夏共和国的存在。再加上原本已经被分化拉拢的部分,其实军政府的,扣除军队外,大部分官员其实都是亲华夏共和国分子。

  军队里面,通过政委的宣传和拉拢,也有不少中低级军官,甚至少数高级军官成为了亲近分子。久而久之,整个军政府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殖民政府,本身虽然也在强大,但却成为了华夏共和国最大的原料提供地点,和商业殖民地。

  也正是这些亲近分子的帮助,两国的交流也是在不断开展。吕布已经深刻意识到早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道理,军备大多来自进口了,但也知道不能全部都依靠别人,所以私下也进行秘密研究,却不想这些研究其实都在华夏共和国暗中注意下。

  研究成果也至少落后三四代以上,实在是不堪入目。只是谁都知道科研这种东西,很难说得准。说不得今年落后三四代,但几年后在某个方面却突然取得了领先都说不定。所以就算是浪费资源,华夏共和国依然安排人手注意吕布的科研进度。

  大汉共和国那边,为了弥补人口上的问题,也是在积极捕奴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