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二章 旧时光的永乐大典,新时代的磁铁_堡宗别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东宫时,朱见济绕了个路,去了一趟奉天殿左侧的文楼。

  文楼,又名文渊阁。

  是内阁办公的地方。

  文渊阁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可以说是整个大明王朝留给后世最大的文化瑰宝。

  朱见济忽然想起它了。

  番薯后遗症导致的大朝会事故,内阁辅臣们纷纷请假回家。

  今日文渊阁空荡荡的。

  只剩几个吏员在当值,有点冷清。

  陈循出任户部尚书后,罢了之前权兼的内阁辅臣之职,再随着王文驾鹤,当下内阁辅臣中,已无人在六部中枢权兼他职。

  所以这个时期的内阁,又恢复到了永乐时期。

  内阁就只是内阁。

  内阁独大、阁部两厌的局面更不可能出现了。

  吏员看见太子驾到,急忙跪地行礼,因内阁辅臣一个不在,没人主事,吏员们心里惴惴,听太子殿下说来看看藏书,才放下心来。

  引着朱见济走进藏书殿中。

  朱见济推开门,入眼便是一排排的码放整齐的书本,分门别类,罗列有序,琳琅满目,千年文化沉淀出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朱见济内心升起自豪。

  是的,这里放的只有一本书。

  聚集了中华上千年文明结晶的书。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正本在后世失踪了,存在于世的仅有8000册抄写本,后人推测可能是嘉靖皇帝死的急,没时间了,就用正本陪葬。

  可惜,用先进技术探测了嘉靖皇帝的陵寝,积水很严重。

  如果永乐大典正本在嘉靖墓中,基本上完了。

  朱见济深呼吸一口气,行走在书架间,看着这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仿佛看见了千年文化河流的脉络。

  这是触手可及的历史!

  嗯,我朱见济绝不会让如此文化瑰宝被嘉靖这个不肖子孙给祸害了。

  不对。

  嘉靖不是老子的子孙。

  还好还好。

  但还是要提防自己这一脉的后人中出现这种好大喜功的修仙皇帝。

  为了确保永乐大典的安全。

  等国家富裕了,还是把永乐大典多抄几份罢,当下没有这个闲钱,无能为力,不过也有另外的办法保护它。

  对门外的戴义道:“着人去宣御马监掌印太监刘永诚,让他在东宫候见。”

  可以让腾骧武骧四卫加强对文渊阁的看守。

  防止走水。

  带着朱毕和赵传佳回到文华殿,刘永诚也刚到,朱见济如此这般吩咐,刘永诚立马去安排,在刘永诚走后,朱见济还觉得不放心。

  这尼玛手抄本多了,后世子孙一看,这么多手抄本,我弄一套陪葬不过分吧?

  还得给子孙下个家训。

  此事稍后让老朱去差办,当下紧要之事,是把皇家电力公司操持起来。

  对戴义道:“去宣吕原长子吕春景东宫觐见。”

  外戚用着放心。

  这才对朱毕、赵传佳道:“等下我来说你俩的任职,现在先说说你俩要做的第一件事,首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