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0章 九九之术(求订阅)_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拔,最终成了魏国的大夫。”

  随后刘煓又絮絮叨叨的说起了祖上的故事。

  这故事刘煓不止说了一次。

  对刘老大说,对刘老二说,现在开始对刘老三说。

  苏澈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耐心听完了刘煓的吹嘘。

  在此之后,苏澈就有机会去读书了。

  这个时代,商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交通上的便利,加大了交流,新兴的地主阶级壮大起来,野心也逐渐扩张。

  相对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更加的不安定。

  但不安定也给了更多人机会,底层平民更有可能翻身,士阶层空前活跃。

  各种思想不断碰撞,出现了很多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很多人都著书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状态。

  在这时期,儒家、墨家、法家三家思想,脱颖而出。

  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三家都会尽可能的传业授道,教书育人,壮大自己的群体。

  思想教育已经成了极为普遍的一种社会形态,从上至下,都有机会获得教育。

  人们普遍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也就是这个时期开始,教育,已经带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刘煓也是希望自家的儿子能重铸祖上士大夫的荣光,才花了钱,找了关系,给儿子上了启蒙班。

  《礼记·内则》中说:“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

  在春秋战国时期,孩子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启蒙,而七岁为始化之年,男孩和女孩开始区别教育。

  十岁是就学之始,女子开始听姆教,男子开始离开父母,外出求学。

  目前苏澈不过六岁,所谓上学,也不过是学习一些启蒙知识,识文断字,简单的数学,得等培养到了十岁的时候,才能外出求学。

  当然。

  是否要外出求学,还得看苏澈这段时间里的表现才行。

  如果不能识文断字,无法计算,不展现出一定的聪慧,自然不可能被送出去求学。

  这也是有要求的。

  次日。

  苏澈作为‘插班生’,来到了丰邑的启蒙学堂里。

  这启蒙学堂里教授的多是平民的孩子。

  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则是商贾之家。

  至于贵族的孩子,是不可能在这里出现。

  他们多有自己的私塾。

  至于更尊贵的世子,则是有先生单对单进行教育。

  这个班级里经常会有插班生进来,也经常会有没钱上课的学生提前退学。

  进入和离开在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