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缺失的县志_归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元自沙发上坐了下来,长长叹气,“你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我哥现在已经知道了赵颖手里的丹药对黄萍有效,为了得到更多的丹药,他不会跟我们合作,他会一直帮赵颖他们做事。”

  “是的,”王欣然缓缓点头,“这也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先牢牢的抓住你师兄,用他来要挟你。”

  “我不会去劝说我师兄,但我也不会去阻止他,先各忙各的吧,反正他们也没有线索,主动权掌握在咱们手里,迟早他们会主动联系我们。”吴中元说道。

  对于吴中元‘他们’和‘我们’的这种说法,王欣然很是欣慰,这说明他是真的没有动摇。

  到此告一段落,二人都没有再谈及此事,下午,王欣然出去了一趟,去县图书馆把县志搬了回来。

  晚饭过后,二人开工,王欣然自床上倚着床头看,吴中元坐在沙发上看,隋唐之后文字的变化就不是很大了,与繁体字近似,身为考古专业的辍学生,二人阅读都没什么障碍。

  建国之前,国民都是崇信鬼神的,县志记载的都是古时候的事情,里面有大量妖精鬼怪的内容,如果放在现代,肯定不会允许出版。

  谁家修桥铺路,积德行善,晚年得子。某人残杀野狗,伤天害理,孩子早夭。哪个猎户放过了一只怀孕的母狼,后来遭难时得到了狼群的帮助等等。

  类似的事情在县志上有不少,真实性已经无法考证,不过有些根本就不合逻辑,想必是著书人为了教化世人,虚构所为。

  不过整体来说,类似的记载都是导人向善的,都是宣讲好人有好报的,用现在的话说,古人的三观还是很正的,虽然有点儿迷信,却至少有信仰,不像部分现代人,唯利是图,追求感官刺激,毫无道德底线。

  正因为有了这些记载,阅读县志并不枯燥,还挺有趣味性。

  “幸亏咱们不是盗墓的,不然单看县志,就能找到不少古代坟墓。”吴中元说道,县志上还记载着谁谁谁死后埋在什么地方,有些方位和地点还记载的很详细。

  “国家对盗墓行为定罪还是太轻了,”王欣然翻了一页,看阅的同时随口说道,“对上交文物的个人奖励标准定的也太低了。”

  “是啊,文物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没有完整历史的国家是缺乏文化底蕴的。”吴中元说了句教科书上的话。

  “盗墓破坏的不只是文物,还有我们的历史,破坏历史的人就是千古罪人,”王欣然接口说道,“其实我们国家文物流失比你想象的要严重的多,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在近代的一百年间,我国至少遗失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地面文物,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洞窟文物,还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地下文物。”

  “真有这么严重?”吴中元有些意外。

  王欣然点了点头,“这还是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