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5章 跨时代的发明_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5章跨时代的发明

  这是燧发枪比火绳枪优势的地方,燧发枪第一次没打响,稍微调整下,熟悉的枪手在一两秒内能再次击发。

  打不响就是点火失败嘛,再点就行,如果同一支枪经常点火失败,那就是燧石或弹簧有问题。

  “现在最难的反而是弹簧,不是枪管。”唐波向全勇解释道。

  以前赵与芮也一直认为,枪管是眼下最难打造的部件,后来才发现,燧发枪弹簧是最难的。

  燧发枪弹簧是弧形弹簧,即便在十七十八甚至十九世纪也有同样的难题需要解决。

  一是容易断,二是不够攒劲(劲不够就不容易打出火星),三是不耐久。

  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主要是锻造水平,十七世纪的欧洲练钢技术估计都没有现在大宋好。

  有赵与芮的少量经验和指导,大宋现在练钢技术肯定超过后面的大明。

  “如果保养不好,通常击打一百五十次左右就得换。”

  火器局的试验中,击打超过一百五十次,点火成功率就降到七成以下。

  后面下降越来越快,击打超过两百次,点火成功率就降到五成以下。

  要知道在战场上这时候击打次数累积挺快的。

  你一枪没点火成功,扳回来再重点击打,叭,又没成功,再扳回来再打。

  可能一分钟时候你得扳回来十几次几十次,越到后面点火率越低,这弹簧也就废了。

  所以工匠们建议到一百五十次左右就得更换。

  “枪管只能打五十枪,弹簧只能用一百五十次,这成本有点高啊?”此时有大臣不动声色的道。

  赵与芮这几年在打造火枪上投入巨大,动不动奖励工匠们,所以大臣们觉得有点费钱。

  现在这枪看起来都不如弓经用,弓箭都能射上百次,甚至几百次。

  赵与芮也没理那大臣,枪管只要不是连续打,使用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他问唐波:“现在打造这一支成本多少?”

  “十二贯,铜钱。”唐波说的没有包括人工,只说用材。

  人工不用讲了,反正大宋工匠都是在编人员,朝廷统一支薪。

  仅十二贯的成本价,确实比较高。

  通常这个时代一场战役最多打二三十枪就能结束战斗,那一支枪的弹簧也就只能用五六次战役。

  “雨天能用吗?”全勇这时又问。

  燧发枪雨天能不能用,得看雨大不大,风大不大。

  燧发枪遇到下雨天,最怕的是药池内的火药被雨水打湿,而你装填药池时,得打开药范盖的。

  边上唐波这时又向全勇解说,燧发枪火砧的下部就是充当药池盖,如果风雨比较小,加上他们的防水设计,就能开火。

  赵与芮和工匠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防雨水的问题,这是近代燧枪才发明的,就是在枪身上方设计了排水槽和扎,而两侧的药池是悬挑出来的(即凸出来的),并且在排水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