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8章 最先进的炮弹出现_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一模一样。

  一工人拿起一块铜板放进一个机器。

  这机器前端有几个长钢柱,铜板被放进去后,钢柱就在滚动,瞬间功夫,那铜板就被滚成一个空心圆柱体。

  赵与芮注意到,钢柱在滚动时,需要人工摇动。

  其实这是半自动的,边上有蒸汽压力带动齿轮,再带动钢柱,但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有部份需要人工助力,类似于人摇式机械,工人都是轮换。

  这个铜板卷成铜柱后,就是后世炮弹的下半部,它在将不久的将来,取代现在大宋木制炮托,使大宋的炮弹更现代化。

  但过程也不是一步到位,现在许厉他们是在不停的试验和研究。

  这机器不但能弄炮壳,也能弄弹头。

  许厉发明的弹头不是尖圆头,受限于这时代的工业,前面不是很尖,类似梯形圆柱,只需要用铅制成一片片扇形,然后用这台机器一卷,就成了弹头。

  弹头比较薄,主要赵与芮的爆炸部在里面,不是靠穿击,而爆炸来杀伤。

  不远处还有机器在造弹底,封顶,整个炮弹外壳要分四部做,然后拼接,到时候会放入爆炸药,点火装置,杀伤铅珠后,进行压缩拼接。

  现场有好多台机器,看的众大臣目不暇接,也个个称奇。

  大宋这些年不停有新机器出来,虽然大伙也渐渐习惯了,但每次看到新机器,总得表示惊叹和对皇帝陛下的佩服。

  许厉对皇帝赵与芮道,这回炮弹还几个难点。

  一是弹带的搭配,比较麻烦,需要车床还切割。

  滑膛炮是需要弹带的,与膛线配合后,可以让弹带和膛内紧密贴合,打出去不会漏气,不会造成能量流失,能打的更远。

  而且弹带被膛线深深压进去,炮弹才能发挥膛线作用,它会被膛线带着旋转,这样飞的更稳定,打的更准。

  炮壳加弹头和弹带的工艺在后世比较简单,但在大宋这里要分成七八步,仅四个部位就得四步,然后还有很多需要手工操作,比如最后的填装,压缩结合。

  后世一枚155的炮弹也得两千刀以上,很多国家一年产量也就几十万发。

  赵与芮这边打造更慢,就这么一个厂房,占地近五亩,里面所有工作人员接近五十个,每天只能出产配件,组合成炮弹是三十发。

  赵与芮用的十小时工作制,每小时约三发。

  但许厉他们并没有做成炮弹,现在还有两个主要技术手段没解决,一是后膛撞针打击问题,他们现在还是用点火式,撞针技术上没问题,但材料还要改进。二是炮弹内部火药配比和装置问题,三就是弹带效率问题。

  所以火器局的火炮和炮弹,甚至机器还需升级,现在许厉是打造炮弹配件,先储存起来,将来这三个问题解决后,立刻可以组装,节省时间。

  赵与芮听完后也皱眉:“占地五亩,五十个工人,日产三十发?”

  这个工厂建造就花了数万贯。

  五十个工人每月工资加吃喝又是上百贯,一年至少两千贯以上,相关工匠和官吏的还没算。

  他还有个前提条件,前面的铜片,铅片也需要另外的工厂打造出来。

  其他火药和配件也是如此。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