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6章 一枝独秀_全能大画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要是同一个画家用同一品类柔软度写出来的笔峰,几百块和几千块的笔画出来的画,线条都大差不差。

  即使顾童祥宝贝的跟什么似的,那套祖上传下来的玉质化老笔。

  更多的提供的也只是使用者的情绪价值,而不是技法价值。

  而墨水和颜料,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

  老墨比新墨画出来更好,味道更清雅,行笔更顺畅,这不是啥很费解的走进科学式的玄学问题。

  首先,墨锭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确实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它的地位已经从主流的书写工具,退化成了小众艺术爱好者才会用到事物。

  市场太小,制墨厂就无心精研好墨。

  明清两代制墨是高度发达,工序流程非常细分化,精细化的产业。

  炼烟、和料、制作、晒干、描金……每一项工序都有专门只精研这一样儿的大厂子,而且是一干就是好多代人,都能活的很滋润。

  当代这么玩的墨厂早就倒闭了。

  其次,就是工艺问题了。

  百年老松根,鹿角胶这些传统原料,要不然是挖不到,加不了,能加也太贵,只能用松枝和凝胶代替。

  民国十五年开始,徽州制墨厂开始大量引入德意志低成本炭黑代替更繁琐的炼烟法,后来八十年代的制墨法降本增效的改制。

  几乎全都使得成墨的品质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也使得这些年限的老墨,每往前推一个时代,市场价格就会立刻上涨一个大的台阶。

  当然了,年代太老的古墨也会有保存方面的问题。

  听说过有不差钱的富商用元明代砚台的,没听说过谁用元代墨块的。

  曹轩身前的这一箱墨,价值千金夸张了。

  但每一块都是优中选优的精品,即使年份较近的那些,也是高端路线的全手工墨。

  “我记得箱子里有一方仿‘仿明名花十八品墨’的锭字?”曹轩想了想。

  名花墨。

  这是东夏传统经典墨锭样式,从明朝中叶时期就已经出现。

  墨十锭、十二锭,或者十八锭一组,嵌装黑漆描金盒中。

  每一只墨锭上都被巧手匠人用运用阳线与浅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再加上极细的描金线,绘制上诸如薝卜、芍药、沈丁、茉莉等花卉。

  既展现出花卉的俏丽,描金又增其华贵。

  盒背会饰有云纹、浅草纹。根据十锭、十二锭、十八锭,小、中、大三种墨盒,中央分别用隶书写着【名花十友】、【名花十二客】或者【名花十八品】。

  “有的有的,我应该收在下面了。”

  老杨闻言,立刻在收纳箱中翻找了一下,找出了一个长条形的漆器小盒。

  盒子本就不大,里面说是放了十八块锭子,每块墨锭都小巧可爱极了。

  只有小指长度,不比学生们使用的文具橡皮擦大上几分。

  说白了。

  这种昂贵的墨块,自从生产时文玩收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