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_手艺人:我为往圣继绝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归,软磨硬泡。

  秦洛微微叹了口气:“不好。你这可是夺我所爱啊。”

  哎,女人真麻烦。

  尤其这种职场白骨精。

  不达目的,擅不罢休。

  “那……加钱喽。”

  “虽然这么说有点庸俗,不过,也还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吧?”

  她也是懂梗的,带着几分调侃说道。

  “回头自己拍去吧。就这样啊,拜拜。”

  秦洛云淡风轻的笑着说道,便直接挂断电话。

  没意思。

  她或许懂奢侈品,但真的不懂玉。

  这是加钱的问题吗?

  这件玉雕……

  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种手法,它已经濒临失传了啊。

  至少,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

  挂断电话,秦洛忍不住写了一篇文章,详细的科普,薄胎玉器的前世今生,历史渊源。

  实际上。

  薄胎玉器,在玉器这个领域,数量当真是太过稀少。

  而且,期间经历了多次失传。

  这么说吧,即便古代的皇室,国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都不敢玩这个。

  因为,失败率太高了。

  费工费料,劳民伤财。

  薄胎玉器最早起源于唐朝。

  就是那个万国来朝的鼎盛大唐。

  而自唐灭亡后,就彻底衰落,到宋朝时,压根就没出现过薄胎玉器的影子。

  再到元朝时,成吉思汗西征,一路打到了西域,才在西域,重新找到薄胎玉器传承的火苗。

  于是,在元朝有着短暂的复兴。

  然后……

  便再一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接近失传。

  民间倒也不是没有人会,比如陆子冈就会,秦洛的技法,自然是从他这儿学的。

  但即便会,也做不起!

  直到清朝乾隆时期,薄胎玉器的制作工艺,才被重新研究出来。

  因为那是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巅峰。

  乾隆皇帝本人,对于薄胎玉器,简直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程度。

  宫廷西番造,每做出一件薄胎玉器,他都会写一首诗来庆祝。

  从乾隆三十三年,到乾隆六十年,关于薄胎玉器的诗,乾隆一共写了三十余首。

  也就是说,集全国之力,将近三十年间,也只做了三十余件薄胎玉器。

  平均一年才能做出一件。

  其中在制作过程中损坏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等到现代……

  倒是也集中研究过薄胎玉器的制作技法,但,失败率,真的太高了。

  随着玉料本身价格的水涨船高,有技术,有胆量,有气魄做薄胎玉器的玉雕师,便愈发稀少起来。

  太贵了。

  多失败几次,或许就要破产,去要饭了。

  就拿秦洛来说……

  如果他这次做失败了,一下就损失一百六十万。

  即便废料能勉强找补回一点,但也是杯水车薪。

  还没料子本身值钱。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少有人做。

  平心而论,客观来说……

  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秦洛写的这篇文章,标题就是用的这句话!

  从薄胎玉器出现后,能收藏的起的,就只有皇室。

  目前现存的薄胎玉器,也大都在故宫博物院。

  民间,近代,现代,几乎都没怎么听说过。

  即便偶尔有,也都是没盖的。

  薄胎碗,薄胎杯,薄胎笔筒之类。

  茶壶类的,带盖的,封闭器型的,无人敢做。

  普通的玉雕师,想都不敢想。

  光想想怎么“通”出茶壶嘴的出水口,都是地狱难度的操作。

  头皮发麻。

  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秦洛为了最大程度科普薄胎玉器的历史和价值,也就直接把它挂在拍卖页面上了。

  起拍价,一块钱!

  为期,七天!

  就是要制造反差。

  通过市场来检验,看看它的价格,能冲到哪个高度……

  这,媒体不得报道起来?

  ……

  ……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