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投资英伦(1w)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

  来自殖民地和新世界的肉(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地),被提前称重然后密封包装,放在杂货店里卖;

  从夏威夷和马来西亚进口的水果罐头也登上了商品货架。

  普通工人阶级也能通过罐头食品,制造虚假的“奢侈享受”了——

  “……傍晚茶包括加拿大三文鱼罐头,佐以面包和黄油,澳大利亚梨子罐头和康乃馨炼乳。”

  不要笑人家寒酸,在那个年代,罐头和其它工业食品对于平民阶层非常重要。

  两场战争,英国广布全球的的农产品贸易遭到了严重打击。

  在严格的配给制度下,罐头蔬菜成为了平民阶层几乎唯一的蔬菜来源,丑国产的午餐肉简直有如珍馐。

  甚至连一些上层阶级都因战争的经济拮据而失去了专属的厨师,捣鼓不出来欧式的美食,不得已加入了“黑暗料理”的队伍。

  而当经济恢复、人们又重新开始考虑口腹之欲之时,也就早已没有了“英国美食”一说,来自民间的饮食文化几乎断代,高端饮食只好转向法国菜、意大利菜,而平民饮食则由各类移民后裔提供。

  而后世唯一能被称得上美食的,正是大名鼎鼎,堪称英国“国民菜肴”的炸鱼薯条,在全英境内门店遍布,达上万家,数量是麦当劳的8倍。

  一站时英国士兵间曾经流行以“炸鱼”“薯条”作为接头暗号,辨别敌我。

  在2010年“英国十大特色”的全国调查中,炸鱼薯条以73%的得票率领先“女王”和“披头士”,成为英国文化符号。

  如果说炸鱼薯条打上了深深的“英伦”烙印,那么这个烙印来自于工业隔命时期:在机器高速运转与城市急剧扩张的过程中,新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食物口味。

  其实英国人不是很爱吃鱼。

  同样是岛国,英国比小本子对鱼肉的热情要低得多。

  虽然有着长达1145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以及占据优良渔港如布利克瑟姆带来的欧洲第一鱼类捕捞量,但直到维多利亚时代之前的英国饮食文化里,鱼肉都不是主要的肉食来源,甚至是比牛羊肉低一等的食材。

  莎士比亚时期,也曾广泛认为鱼肉“营养不良”,多吃无益。

  在莎翁的名著《亨利四世》中就有:

  “这种不苟言笑的孩子从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他们平常吃的无非是些鱼类,所以他们都害着一种贫血症。”

  直到后世,英国的人均鱼肉摄入量仍远远低于小本子。

  东南部宽阔平原的肥沃耕地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吹拂过的优良牧场,都为英国本土的畜牧养殖提供了充足的余地,也给英国人的餐桌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不过,食物的选择很多时候并不来自于个人口味,过去的时间里,地理与宗教为人们做出过选择。

  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技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