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三章 基洛夫的愤怒_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25年4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列宁格勒

  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经过了俄罗斯三年的血腥内战后还是恢复了生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为了纪念伟大的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正惬意地躺在椅子上,听取着手下对于集体农庄的报告。

  基洛夫1886年出生在维亚特卡省乌尔卡姆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1917年被选为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了十月革命。

  1923年基洛夫在俄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并且在苏共全党的大辩论中,他坚决支持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

  正因为如此,他是斯大林最信任的人之一,斯大林在干掉了托季联盟后便将他的这位亲信安排到了列宁格勒接替季诺维也夫的工作。

  在列宁格勒,基洛夫领导了当地的工业建设,强硬推行农业集体化,拆除了几十座教堂,逮捕被认为是对抗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分子。

  同时,基洛夫口才出众,当时***委员中,敢于到工厂去直接面向工人讲演的,唯有他一个。

  斯大林同志非常满意自己这位亲信的表现,他曾多次在《真理报》上赞扬自己的这位追随者,因此基洛夫在列宁格勒的日子过得非常好,没人敢对他指手画脚。

  然而最近基洛夫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伟大的斯大林同志给了他一份关于苏联“一五计划”的草案并命令他提供具体实施方案,他正在为此发愁,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

  进来的是列宁格勒党支部的电报员,他毕恭毕敬地向眼前这位领导汇报者来自莫斯科的消息。

  “基洛夫同志,斯大林同志已经把一五计划的具体要求数据发过来了,请你过目。”

  基洛夫接过电报,打开了封面,他看了一眼纸上的数字,怀疑自己是眼花了,他擦了擦眼睛,然后哆哆嗦嗦地用右手拿起了办公桌上的金丝眼镜。

  基洛夫仔细看了几眼草案上的指标数字,几乎当场晕了过去。

  “煤产量要求达到6800万吨、石油产量要求达到1900万吨、生铁800万吨。”

  基洛夫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手枪,对电报员说道,

  “你来汇报,我可能是没睡醒,看不清数字。”

  电报员诚惶诚恐地接过电报念了起来,

  “汽车产量10万台、铁路9万千米、棉织品62亿米。”

  他的话吸引了办公室里其他汇报的人员,大家都停下手上的工作听着他汇报。

  “以上数据,都为一五计划的初步方案,最佳方案预计是在此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二十。”

  电报员讲着讲着发现周围的气氛不对,讲话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就和蚊子声似的。

  “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