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章 堂下所跪何人_临安不夜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衙门的司法参军特意跑上门儿来,拜托他关照“水云间”的那位酒家小娘子……

  这里边……

  陈县尉微微一笑,他好像发现了刘参军的一个小秘密呢。

  不过,风流雅事也,倒也不必说破。

  陈县尉笑眯眯地就答应了下来。

  二人正谈笑风生,樊老爹一家就赶到了县衙门。

  其实就算是知县衙门,也不是你想告状就能随时告的。

  你以为县衙门整天处理的就是审案断案这么点事儿?

  衙门里要处理的民事、农事、商事一箩筐,繁琐的很。

  除非你是恶性刑事案件,比如大街上有人明火执仗群殴打架啦,某处发现一具尸体啦,这种情况才可以随时去县衙里告状。

  其他的民事纠纷,你得等官府“放告”的日子才能去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肉体中文网

  能去告。

  每年里一个县衙一共也就“放告”三五十天,其他时间都是不受理的。

  很多民事纠纷拖不起,都是推给了族长、乡绅来仲裁的。

  不过,钱塘县可是天子脚下,谁在这里做官,都不希望治下出现比较大的乱子。

  因此钱塘县衙里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小规定:

  如果告状的人比较多,那就随时受理,及时查清状况,以免事态扩大。

  百姓们告状其实是不需要敲鸣冤鼓的,但是必须要有状子。

  县衙门对面就有一些专门给人代写状子的穷书生。

  邓大娘付了十几文钱,央人给她写了张状子,不等墨干,便气势汹汹地去了衙门。

  一个灰衣皂吏见这一行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鼻青脸肿,破衣烂衫,便报了进去。

  陈县尉正和刘参军拉着关系套近乎,听那皂吏一说,便有些不悦。

  可人已经带进来了,也不好不理,就叫人把告状的人带到这里来。

  他打算随便应付一下,先把人打发走。

  眼看就到饭点了,他得约上知县、县丞和主簿陪刘参军吃顿酒。

  不一会儿,樊老爹、邓大娘一行人就被带了进来。

  到了这种地方,他们就规矩多了,头也不敢抬,大气也不敢喘。

  两边衙役执棒肃立,更叫他们战战兢兢,忙不迭就跪了下去。

  宋时见官,无需跪礼,可他们哪懂这些,诚惶诚恐,唯恐出了岔子。

  陈县尉清咳一声,摆正了坐姿,一手扶案,正要询问案情。

  刘参军忽然伸手过来,拍了拍他的手臂。

  刘参军忽然伸手轻轻拍了拍他手臂,陈县尉讶然看向刘参军。

  刘参军向他莞尔一笑,摇了摇头,便站起身来,背负双手,慢悠悠地向前踱去。

  樊老爹、邓大娘看见一双官靴走到面前,赶紧把头又低下去一些。

  就听头顶传来一个清清凉凉的声音:“堂下所跪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

  一条船儿悠悠,樊老爹和邓大娘趴船头,樊二叔和樊冬趴船尾。

  樊家老舅则蜷缩在船舱里。

  不大的小船儿,被这五个人铺满了。

  艄公要站在船尾撑船,两只大脚丫子就踩在樊二叔和樊冬之间。

  两人只能嫌弃地把脑袋扭向船外,不然就要亲上艄公那满是泥巴的臭脚丫子了。

  当刘参军告诉陈县尉,这几个乡下刁民,是来临安城勒索被卖女儿钱财,而那被卖女儿就是“水云间”酒家的内掌柜时,陈县尉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陈县尉对樊老汉一家人进行了一番深刻的普法教育。

  敲诈勒索,二十大板。

  扰人经营,二十大板。

  诬告官员,二十大板。

  什么?

  丹娘一女二嫁?

  和你有一文钱的关系吗?

  你是苦主?

  不是?

  来来来,寻衅滋事罪你们也好好了解一下,二十大板。

  于是,他们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就连一向最蛮横的邓大娘现在都不再吭声了。

  不告了,老娘再也不告了,全当没生过这个丧良心的女儿!

  一条舢板,从对面悠然荡了过来。

  杨沅站在船头,怀里兜着一只小奶猫。

  果然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也不知道萧旧师用了什么药水儿在小奶猫的耳朵里一点,一颗黑痣就出来了。

  两船相错而过,谁也没有发现彼此。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