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九十四章 不能赚钱的朝报发行公司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政权以及罗志学帝位的合法性。

  此外大楚帝国里还有至关重要的春祭,包括天子亲耕在内的一系列仪式。

  在这些仪式里大楚帝国是非常重视,而且政治意味非常浓郁的,在这些祭祀的场合里,罗志学这个皇帝要穿最传统,规格最高的十二章的龙纹衮冕……也只有他才能穿这种十二章的龙纹衮冕。

  这一套穿着的帽子比较有特殊,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帽子上有着前后珠帘的服装。

  这么一套服饰,也就是十二章龙纹衮冕,传统华夏文化里规格最高的皇帝着装,一般只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等重大场合。

  一年到头也就穿那么几次,平常时候你可见不到皇帝穿这玩意。

  由此可见祭祀的重要性,而掌管祭祀事务的礼部为什么能够成为传统封建王朝里的六部之一,礼部尚书乃是朝中重臣的缘故。

  而到了大楚帝国这里,礼部被改革为礼教部,职权进行了明确,同时职权进一步扩大化!

  除了祭祀这个体现帝国以及皇帝合法性的重要职权外,还明确了教育事务以及科举事务都归属礼教部管辖。

  前者为国育才,后者为国选才,都是再重要不过的职权了。

  除了这些外,后来又设立了朝报司,加入了后世人认知里的宣传职权。

  而教育、科举、朝报这三个司的职权汇总起来,大体上就可以统称为‘教化’,这就是大楚帝国里礼教部相对于传统王朝里礼部的最大区别。

  传统礼部,某种程度上来说务虚比较多,所以传统意义上是属于清贵职务……而清贵的另外一面,也就意味着平日没啥事……没啥实权。

  但是大楚帝国的礼教部不一样,这个机构在大楚帝国里是属于第一梯队的权重机构,并且随着帝国持续的对外扩张,其教化职权也在不断地深化。

  因为大楚帝国里的教化政策,可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所谓宣传,而是有实际举动的……具体可以参考当年攻占高丽半岛后,礼教部为了让当地迅速归化,派驻了多个工作组,在当地驻军、巡警的配合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化政策。

  具体过程就不说了,反正是当地有无数人在这一场‘教化’中化为历史的尘埃。

  而成果是在当地建立起来了完善的官话教育,几乎收缴并焚毁了所有能够搜集到的当地的书籍,彻底改变了当地人的服饰以及发型习惯。

  同时还进行了高强度的强制性迁移、通婚。

  等到承顺三十七年后的今天,在大楚帝国里,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纯粹的所谓高丽人。

  半岛上的高丽人,作为一个民族已经被彻底的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甚至他们的文化连片言只语都没有留下……因为大楚帝国把所有能够搜集到的书籍资料全部一把火给烧了,连备份保存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