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八章:电子管,晶体管_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的电子产地呢,而且产业高度集中,在孟买和班加罗尔,想要找到可是很简单的,你想要了解哪一块儿呢?”

  林岭东眼神一亮。

  这小妞,有点水平。

  半导体这方面,美苏发展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

  苏联,死磕电子管和模拟电路,认为这东西稳妥耐操,结实耐用,并将电子管做到了极致,并将电子管的功率发挥到了极致,苏军的电子管米格25战斗机,其雷达的辐射功率,可以在1000米之外震死兔子。

  在地面维护时,雷达都不敢开。

  一旦打开,就像个高频微波炉似的,可以将地勤人员耳膜刺穿,隔得近的当场震死,永久脑损伤,隔得远的也会当场震晕,剧烈脑震荡。

  而西方,则向着晶体管转型,研发数字电路。

  其结果呢?

  苏联的东西确实彪悍,在军工上做到极致,航空航天都很可靠。

  可民用上呢,傻大笨粗,在精细化这一项,被欧美甩出八千里远,运算能力也严重不足,苏联产的电视机,也全是电子管做的,功率大,耗电大,发热量还其大无比,放在家里就是个火炉,还不定时爆炸,很难创造出经济价值。

  苏联的经济衰退,一个是阿富汗战争被拖住了,第二个,是最大的油田采空了,又连续遇到石油危机,失去了换汇法宝。

  另外一个,就是半导体这一块儿,严重滞后,在七八十年代半导体狂欢时代,美国靠着硅谷创造了海量财富,步入了个人计算机时代,工业化控制精细无比,高度自动化,连华夏这边,出口电视机都赚得盆满钵满,积累了海量外汇。

  苏联却毫无作为。

  点错了科技树。

  80-90年代,在科技上被美国远远抛开,再无竞争之力。

  走错一步,抱憾终身。

  而晶体管离不开“硅”。

  工业化时代拼的是“碳”。

  电气化时代拼的是“硅”。

  其他的通通靠边站。

  林岭东点头道:“上游产业链,印度的单晶硅产业,发展怎么样?有没有单独的冶炼厂家?”

  安娜:“怎么,你想做单晶硅吗?”

  林岭东也不隐瞒:“没错,我打算在科卢马杜,建一套无尘生产线,需要采购大量的单晶炉,全套技术,人才,或者收购一家企业也可以,有办法帮我搞定么?”

  单晶硅又叫种植金属,难在生长提纯上,9个9的纯度,意味着10万个硅原子当中,才会掺入一个其他的原子,对工业精度有着变态般的要求。

  林岭东还没自大到,能够自己研发。

  只能花高价购买。

  安娜想了一下,摇头道:“可能要让你失望了,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是想模仿台积电,发展晶圆代工?”

  出乎意料,跟安娜对话,竟让林岭东有种茅塞顿开,频频暗爽之感。

  “对,我想的就是这个,现在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如此迅速,芯片的用量大增,长流程的企业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合理分工,这一片肯定要单独脱离出来的。”

  安娜:“算了吧,我劝你最好打消这样的想法,做晶圆代工需要Sram生产线,这些技术,只掌握在荷兰的菲利普公司手里,台积电能拿到只是巧合而已,目前菲利普的营收良好,你没有可能再拿到代理授权。”

  “噢?”林岭东:“此话怎讲?”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