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 援助项目的本土化_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侯相麟继续介绍。

  “......预热罐也是防尘的,而且配套的吸尘设备也很齐全,请各位放心,安娜给我们的生产设备虽然都是简略版的,许多回路管线都没有,不过这也没有多大关系,无非是产量和成本稍微高一点而已,但安娜并没有简化掉任何吸尘设备和管线,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来水泥厂上班。”

  然后侯向麟又念了一大通各种管线和设备的名称,还有设备的工艺数据,然而除了少数几个人听得频频点头外,大多数人都是一脸懵逼地看着侯哥,而且人群里居然有人开始打哈欠了。

  “听不大懂听不大懂,不过看着侯工头说起来还算靠谱的样子,我们这些外行就不再说什么了......”

  于是众人没有继续深究这些设备的技术细节,随后,听众里终于有人问了一个大家都能懂的问题:

  “好吧,侯哥,那么这个微型生产线的产量是多少呢?”

  “根据这窑的尺寸,估计平均日产两吨左右,普通标号......这还是在连续生产的情况下。”

  侯工头,不,侯向麟抬头回答道。

  “这么少啊?”

  “这样的话,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发展?”

  “哎!费那么大的劲,一天才两吨啊?”

  “大概二十包……”

  “咱们这是有准备的穿越哎!这样的生产效率,是打算累死我们吗?”

  “是啊,给个落后工艺的也就算了,还是微型的,日产两顿,这是水泥厂?像个大玩具嘛......”

  “总得有一个合理解释吧?”

  车厢里有不少人开始议论纷纷,孙老发现安娜和妮可没有在这辆车上,显然没有什么权威人士能给大伙什么“合理解释”,于是孙老马上移到侯向麟座位边上,小声讨论了些什么。

  然后又把小侯手里的资料拿给坐在旁边的化学老师赵西河看,赵老师又跟自己身边的乔晓沐桂咸宁交流了几句。

  大伙看见化学组在讨论什么,慢慢的议论声就小了,最后只有化学组的几个人在讨论,一会是说什么改变煅烧化学公式,一会儿又说到石膏什么的,然后是什么“两磨一烧”和各种别人不懂的专业名词。

  最后他们把曹丽梅也拉入讨论,好像说的是石灰石的开采问题。

  就在各种专业名词把车厢里的围观吃瓜群众绕晕之前,这群专业人士的集体讨论终于告一段落。

  几个人好像已经沟通完了,孙老转过身来冲大伙笑了笑,高声说道:

  “各位,请听一听我们的专业人士沟通后统一的意见吗?”

  “好吧,请讲......”

  “说吧我们听着呢......”

  “嗯……”

  侯相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两手扶着前面的靠背一脸郑重地说道:

  “各位同仁,经过相关的专业化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成本、产量、能耗什么的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