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 太平盛世_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意,这是在利益层面,而非在道德感情层面。

  因此,历史上无论是老姬家、老刘家,还是老李家老赵家或者老朱家,还有什么拓跋氏孛尔斤氏慕容氏爱新觉罗氏等等等等,都如走马灯里的灯戏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普通老百姓甚至文化人而言,不过是换了一个效忠的主人而已。

  老百姓嘛,自己的日子只要还能苟且混得下去,谁坐天下谁就坐去,关我等卵事?

  因此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因为哪怕是皇族,其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神圣感,既然换皇上也跟换衣裳一样,那么大家都习以为常,哪里会有归属感神圣感?谁会对衣裳有归属感啊对吧?

  众人听了一时有些安静,都默不作声若有所思。

  这时朱北国又说到兴起他居然从椅子站起身来继续说,不像那个日本有个天皇,从神武到现代,一个姓氏一脉系传承小两千年,因为这个很难得,因此,天皇家族的存在对大和民族的民族归属感和凝聚力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人家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家系血缘传承的一个代表,一个标志。

  反观这个东方帝国,正是因为在这块大土地上,从来没有万世一系的帝王之家,所以这个皇上的位置不仅没有这种神圣感,还被一帮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心家们随时随地觊觎着,都知道说,哪天说不定这花花江山就轮到俺们家坐了!

  因为皇上是轮流做的,因此最后连皇家也丧失了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于是汉人们就变得很更加地现实,只要有口吃的能活着,哪怕是猪食也会认命,至于剃发易服搞得民怨沸腾这种事情,有是有的,但那也主要发生在富庶的江南地区。

  江南毕竟富庶,人文荟萃,知识分子文人也多,这类人当然是有一些家国华夷之辩的,但这一切又关大多数普通劳作者何事?

  朱北国侃侃而谈说到这里,发现四周围了更多的人静听,于是精神头更高,这话匣子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

  “各位想想看哈,如果你是一家普通老百姓,如今能从地里能刨出吃的,也没有兵荒马乱了,谁又会没事造反啊对吧?至于剃发易服?那就剃发易服呗!剃头发而已,又不少块肉对不对?

  再加上人口锐减,大片现成的土地等着你去开垦,只要官府不去胡折腾老百姓过安稳小日子,这还不是个太平盛世,那什么才叫太平盛世!?

  关于这一点,曾经有一个历史学方面的统计数据还算权威:明末近两亿人口,到了数十年后的康熙中后期,全国人口只有不到一亿!注意了,这还是经过所谓康熙盛世的休养生息后的结果!

  当然了,这个数字其实也只能做参考啦,因为无论明朝还是清朝,由于人头税的存在,编外黑户是很多的,根据权威估计,大概一半对一半吧,因为这个时代的交通通讯条件就是这个样子,出门二十里地外就是远足,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加上深山老林的闭塞地方又多,因此人口统计是非常不准确的。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雍正年搞了“摊丁入亩”,隐瞒人口逃税变得没有意义了,官方的人口统计才开始靠一点谱。

  不过,如果我们仍然用原来的在编户口来看人口变化,至少也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明末清初的杀戮和逃亡之烈达到历史空前的程度!这种杀戮和逃亡程度,大概跟宋末有得一比。

  因此,眼下清廷的政策是怀柔多于威赫,换句话说,在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大幅度降低了的情况下,对于每一个幸存下来的人来说,找块土地耕作糊口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原来的大明皇亲国戚豪富之家占有大片良田,现在呢,除了一大部分被满清旗人圈了地以外,也有不少回落民间的,自耕农增加,社会矛盾因为人口大幅度减少而大大缓解。

  尽管这是通过酷烈的杀戮、社会秩序大崩溃和生产力的大破坏实现的所谓的缓解。

  在这看里本人请大家也别纠结这个,没办法,这就是这个民族摆脱不了的历史命运......”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