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6 社会改造的大时代?_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孙老问老王为什么这么洒脱时,老王笑道,因为他知道,看看这些汉人们的年龄结构,他们大多数都适应不了那种按部就班、固定时间上下工的日子。

  是的,如今看在银子的份上,哪些年龄大一点的汉人们目前确实有热情,但肯定是暂时的,很多人属于有攀比心理而已。

  这位老油条深知,对于习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汉人们而言,只要温饱问题解决了,那种悠闲地种着自家地,平日里有农忙有农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日子,才是这些汉人们最渴望过的。

  这是千百年来深入汉人们骨髓的生活方式,不会被一朝一夕的变化而改变,哪怕银子给的多也没有用。

  开始的时候,孙老对老王的说辞是有些怀疑的,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点的确被老王说中了。

  果然,没过多久,其中不少人才上了一两个月的班,就回到了田间地头,到后来,几乎所有年龄大一些的人都陆续回到老王那里去了。

  于是老王对前来请教的孙老解释说,因为田间地头才是这些农民最熟悉的日子,而且我还承诺说,以后地里的出产收获后,还会给你们分一些,那些在工厂里的人虽然挣的多,但开销也大,虽然日常吃两顿食堂,但星期天也要吃自己的,而咱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免费供应。

  于是那帮人一算账,发现在地里干活银子确实少了一点,但工厂里没有农闲,而且一年到头,天天朝九晚五地上着九五六的班,还特别受约束,还要经常上课、考核,搞得自己头晕脑胀的,特别是稍微上了一点年纪的,根本就不习惯,他们甚至到了每个礼拜天都会忧郁明天要上班,感觉这日子过得很难受。

  因此,当挣得的银子差别不大太时,工厂确实对农民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毕竟,小农们悠闲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是千年世代以来深入人们骨髓的,哪里有那么容易扳过来。

  孙老听了觉得老王说的有道理,于是两人就这个话题便由此有了愈加深入的探讨,随着讨论的深入,两位老家伙开始讨论其起了时代变革的大话题。

  根据知情者朱北国在他的《朱北国日记》里记载,当时两位老家伙对这个话题的探讨,对后世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老王对孙老说,在商品经济大潮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前的那个年代,小农耕作者并不是能用提高薪水的方式改变其生活方式的,因为他们非常不习惯被各种制度和作息时间管束,而且在那些人的眼里,失去土地依托的日子是惶恐不安的,那种生活既不安全,也不惬意,甚至不道德。

  在旧世界的历史上,最终改变了小农生活方式的,并不全是经济利益,而是整个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变。

  用大白话简单地说,你如果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