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7 老朱家的通病_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立足未稳,用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收拢人心确实是有可能的----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又没有动朝廷自己的家底。

  然而这个做法随着大清在中原逐渐站稳脚跟后,就渐渐的摒弃了。

  而事到如今,大明早已成为昨日黄花,如今所谓的大明,只不过是滇黔一隅之地,大清的优势已不可挡,那么胜券在握的朝廷凭什么要把肥肉留给无权无势的草民?凭什么呢?

  所以,当吴三桂的兵进入了昆明,大局已定后,朝廷接下来的做法就与这些佃户们和军户们的意愿大相径庭了。

  如今,新来的主人是鞑子,驻防滇黔境内的旗人们不仅要房子,要财产,而且还要土地。

  显然,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分地给佃奴们的意思,不仅如此,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入籍编户”,继续让这些佃户军户做佃奴,而且还要剃发易服改变风俗!

  加上乱兵刚刚过境,不少地方惨遭劫掠,不少百姓生计无着,当然了,毋庸置疑的是,在劫掠的兵里,既有大明的兵,也有大清的兵。

  由此不仅造成了难民如潮,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实在不愿意剃发易服,继续再给新主人做佃奴了,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滇黔境内就有了许多有组织或者半组织的集体迁徙,有些甚至是全村流徙。

  现如今薛来相兄弟从雷州半岛接收到的这批难民,大约有一多半都是这样举家跑出滇境成为流亡在两广十万大山的深山老林里的“野民”的。

  到了后来,如果没有被迁徙出去,这样的流民很多都变成地方官在奏折里所谓的“熟番”和“生番”。

  在旧世界的历史上,根据流传下来的许多家族族谱记载,这些人确实有不少融入到当地苗、瑶、壮诸族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流亡到了琼岛和安南,再到后来,还有不少人渐次流入了南洋诸岛,最终融入了当地的土著之中。

  朱北国等人了解到这群人的来历后,和骄傲号上的船员们都私下感慨了一番,哥几个纷纷评论说----如今大明也真是气数已尽!这个永历皇帝和他的朝臣们也真是平庸!大敌当前,竟然还死抱着传统秩序不放,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解放一下佃奴吗?就那么不愿意把土地分给佃奴们吗?

  想想看,这些佃奴在分到田地后,然后塞给他们每人一把兵器,再告诉这群刚刚有了私人土地的佃户们说:如今大清要来,他们一来,就要抢回你们手里刚刚分到的土地,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

  不用动脑子想吧?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群佃户们会怎么办对吧?肯定会跟着大明天子打仗啊!拼了呗!

  如此还怕激发不出民众的抗敌斗志吗?哪怕失败了也不怕对吧?因为一旦失败了,不管怎样土地也是要丢掉的啊!

  那还真不如来个破罐破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