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8 第一步是设粥棚_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这个统计数字后,一度以为常风行动即将提前结束,然而从雷州城传回来的消息是:目前根本没有办法停下来,每天仍然有数百难民源源不断地进入雷州城,同时从雷州城出发去旧港村的难民也差不多是这个数,而且时不时的还会出现有五、六百人的小高峰。

  当然了,这里面有多少是心甘情愿的,有多少是蒙在鼓里的,有多少就是强迫的,谁也没有统计过,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常风行动恐怕要一直持续下去,陈上川和魏鸿艾鲁什他们都认为,直到清廷重新对雷州半岛做出军事反应之前,才会考虑如何结束这个行动。

  对于穿越者们而言,谁都知道澳洲联邦目前还没有实力在雷州半岛和数量庞大的清军死磕,也没有必要死磕,只要难民收得差不多了,咱们就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

  “常风行动”最终之所以能发展到如此之大的规模,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陈上川在当地的声望。

  事实证明,当地人很认同这位陈大将军,陈上川打着大明的旗帜在当地百姓那里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而另外一个因素当然就是澳洲人的到来----毕竟这让陈上川改变了战略,他没有像在旧世界那样蛰伏在雷州半岛外的海岛上对内陆毫无作为,而是在澳洲的支持下,高举着大明的旗帜,在雷州城附近大规模收拢难民。

  总之,这是澳洲联邦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获得移民的重大行动,其历史影响非常深远,常风行动结束后,澳洲终于从根本上扭转了劳动力紧缺的局面,从而为这个国家在不久之后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一个称霸世界的头号强国打下了坚实且决定性的基础。

  当然了,在当时,如何让这些难民们老老实实地上澳洲人的船,这里面仍然有许多曲折和努力----毕竟老百姓是讲究实际的,陈大将军之所以能让难民们自动大规模地汇聚到他那里,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雷州城东门外设有大规模救济难民的粥棚,此举着实吸引了大量的难民和周边县城、村落的人们。

  然而哪怕有吸引人的粥棚,事情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当地老百姓——包括那些难民们,并没有只是听了陈大将军的一声号召,就云集在雷州城等着去南洋拓荒。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谁也没有那么轻易地相信某个大人物的一个一面之词,然后就傻乎乎地背井离乡附舶万里去那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讨生活。

  因此,让这些人过来喝粥只是第一步,而下一步就是让这些喝饱了粥的人们乖乖地跟着澳洲人上船去南洋,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标,魏艾二人很是费了一番脑子。

  首先当然是要宣传----毋庸讳言的是,并不是所有前来喝粥的人会听从澳洲人的说辞——澳洲人说,你们再往东走十里地,到那个叫旧村港的码头,如果你们上船的话,就会有大大大好处。

  虽然四周的士兵们热情地鼓动说,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只要跟着澳洲人去了南洋,就会分到大片土地,白送你建设房屋的材料和农具,白送你种子,最关键的是那里没有战乱,没有鞑子欺负你,可以不做别人的奴仆,可以享有自由,可以在那里娶妻生子安居乐业。

  显然对于一部分真正从外地背井离乡流落到本地的难民而言,这样的说辞还算有一些吸引力,然而也仅仅是“有一些”吸引力而已。

  在这里,澳洲人面临着一个最根本的大局面是:如今大清的天下已基本安定,各地有得是荒芜的土地等着人们去开垦,特别是人烟相对稀少的“国边省尾”之地,只要这些地方没有战乱,官府又不去胡折腾老百姓,要想在这些地方安居乐业,貌似也不是什么难事。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