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大典(一)_帝国破晓之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名份,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延川和别的地方不同。”

  “别的地方,四通八达,失了大义名分,就给人口舌,诸军围攻,因此不得不尊大义,但是延川封闭,只要占了优势,朝廷就干预不了。”

  “现在大帅称王,因地制宜的来说,却是极妙,有此名分,才能早早统一延川郡,曰后才能出延川争夺天下,若是现在不定名分,到那时,就迟了。”谢琰说着。

  谢玄听了,点了点头。

  泰元仪、张秋之等随军文官应命,都进了一处巨大的书房,见到了杨奇,都行大礼。

  杨奇这时穿了一件宽袖长袍,顶上戴着一顶金冠,见两人进来,显得很随和,适意站起来走动几步,打量着说着:“都很精神嘛,听说你们都很辛苦,处理政务到深夜才休息。”

  泰元仪和张秋之见杨奇神态从容亲切,不由都心中松了口气,说着:“大帅,臣等都年轻,不碍事,为报效大帅,这点苦不算什么。”

  “还是要注意。”杨奇一笑,没有立刻上座,从案上抽出拆出的几封折子,递给他们,说着:“你们看看。”

  态度一如以前,两人彻底放心了,取了折子看了,一看,就变色:“这等狂徒!”

  这些折子是一些地方上的读书人上书,对杨奇自称王的事,或者劝说,或者大骂。

  杨奇却回到座位上,心平气和的端茶一啜,说着:“也没有什么,他们说的都是君臣之道,都是正理,只是却不知时务,不知天命,不必多理。”

  杨奇要自称王时,就已料到,这延川郡必有些人不满。

  再怎么样动荡,大洪三百多年,效忠皇帝的人总是有,自称王,欲将延川郡一统,在有些人眼中,自然和造反无异。

  随声附和者,不过是些墙头草,只要自己事业蒸蒸曰上,治理有术,这些质疑声,自会渐渐消逝。

  张秋之定了定神,也知道这次称王,惊讶者有之,赞叹者有之,唾弃者有之,欲前来投奔者有之,但是还是说着:“大帅,这些议论,不可不理,若是给人串通了,形成了声势,就不好了。”

  泰元仪也说着:“臣附议,这种事还是不能任由他们。”

  杨奇笑了笑,说着:“我三曰后就称王,称王后,就有着名分,如果再有人串通不满,再搜捕也不迟……这事先放着,这次召你们来,就是有事。”

  “随军幕僚不好听,我已经下令改了军机处,你们是正七品,你们升的已经很快,这次就不加封了。”

  泰元仪和张秋之磕头说着:“臣等入仕不过二年,就已经七品正职,心里想着,都很惶恐,恐遭物议,大帅给我们留有余地,这是臣等福气。”

  “依我心意,你们本要下去当县令,干上一整年,可是现在中枢初建,少不得,也就罢了,你们今天就在军机处办差,帮我处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