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五章 扶苏_我爸爸是秦始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由商家自己统计收入成本,计算利润,再上报给官府。

  最后商家就只需要按照上报的利润缴纳相应的税款就行了。

  为了鼓励商业发展。

  也为了减轻商人的赋税压力。

  扶苏在各个城池内,新建了许多新型商铺——官铺,以相对便宜的价格租赁给商家。

  租赁官铺的商家需要缴纳少量的租金,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赋税上的减免。

  这样一来,商家总体付的钱少了,而官府收的钱却没有减少。

  双方可谓实现了双赢。

  除此以外,扶苏还大量兴建铁路,促进了城池间物资的流通。

  原本,商家需要亲自从别的地方拉货来卖。

  这一方面就多出了运输的成本。

  而且,路上盗贼多,所以为了确保安全,还得雇佣保镖。

  万一真的被盗贼劫走了货物,那就打水漂了。

  而这些费用,都会算在商品的价钱上。

  这样一来,无形中增加了商品的价格。

  但现在扶苏修建了铁路,由官府安排发车。

  商家只需支付一笔低廉的费用,就能从很远的地方把货物拉过来卖。

  也能把货物运送到很远的地方去卖。

  不用请保镖,也不用安排太多的人手去运送。

  运输的成本节省下来。

  商品的价钱自然就能降下来了。

  商家的风险自然也降低了很多。

  而铁路的修建,也让一大批首陀罗富了起来。

  他们通过付出劳动,修建铁路,每人每天得到十斤粮食的报仇。

  而且他们往往拖家带口的报名。

  所以一个家庭工作一天下来,挣个几十斤粮食不在话下。

  他们修建铁路,费时一年。

  一个家庭就能挣个一两万斤粮食。

  他们拿着这些多出来的粮食,卖给采购的商家。

  换来一笔钱财。

  再用这笔钱财积极响应官府的政策,做点小生意。

  也有不少人富裕了起来。

  成为中小型商户。

  除此以外,农业科技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们一开始只能用人力去耕作。

  后来,在大秦秦语学堂里,他们学习了大秦先进的农耕技术。

  有的人造出了水车,有的人学会用牛来代替人力耕种。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法。

  极大地规避了许多天灾人祸。

  举个例子,原本他们并不知道连作障碍的原理。

  一片土地,只种植一种农作物。

  结果就是,这片土地滋生的害虫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低。

  毕竟,一方土养一方人。

  同样的道理同样适合应用在耕作上。

  一种农作物养一种害虫。

  如果连续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其结果就是,某种害虫繁衍的越来越多。

  到最后整片土地都受到虫害影响,而变得无法耕种。

  因此,等他们学会科学的耕作方法之后。

  就知道轮作的重要性了。

  以两片土地为一组,每年轮流交换耕作的农作物,更能保持产量,提高效率。

  比如甲乙两块地,今年甲地耕种稻米,乙地耕种大豆。

  那么第二年,甲地就改耕大豆,乙地改耕稻米。

  而这些先进的知识,全部都是大秦二世皇帝扶苏陛下教导的。

  当地人开始对扶苏陛下心生崇拜之情。

  没有任何人要求,他们却自发地在各地兴建扶苏陛下的长生庙。

  号曰:

  通微显化无上天帝扶苏!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