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七八章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代的大多数百姓还是不认字的,真正对报纸有需求的还是那些世家子弟,而他们也一样是某个观点的支持者或反对者,自然也会殷切的期望能够得到同道中人的响应或者对手的答复。

  正是借助着这一次次学术讨论,关中的报纸才能在江左稳稳的占据销量的高处,而和关中之间没有什么消息往来的本地报纸,被死死压住,只能被迫接受关中报纸的“指导”,乃至于图穷匕见的收购。

  乌衣巷中的世家们,之前也已经意识到了这样可能带来的影响,但是取缔关中报纸只会引起那些兴致勃勃的学者们更大的反对浪潮。

  尤其是这些所谓的学者······不但在民间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且还都是十足十的喷子。

  乌衣巷中诸公,可招惹不起。

  否则稍有不慎就遗臭万年了。

  杜英叮嘱道:

  “报纸上的报道,还是要遵循如实的观点,尽量要让当事人来发声,而不是报刊替他们发声,比如这一次劝导流民北上,就要以流民的名义和口吻,听取他们的意见。

  谷坫

  我们第一次组织流民北上,肯定会有很多工作不足的地方,这没有什么需要遮掩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样才更加真实,也便于我们后续追踪报道对于那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由此,才能够让天下人意识到,关中是真的打算做些什么,并且也真的正在做。”

  郗道茂听得认真,已经忍不住掏出来小本本和炭笔写写画画。

  这也是都督府上下的习惯了。

  得益于眼前的这位杜都督,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冒出来一些发人深省的言论,令人猝不及防之下也只能以这种方式先写下来,再理解。

  都督府的办事效率一向很高,命令上下传递几乎不会出什么错误,也是得益于诸如此类的小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往今来的至理名言。

  “不着急写,有记不住的地方,余再跟茂儿解释就是了。”杜英微笑着说道。

  别人着急记下来,是因为不好再问都督一遍,但是谁让眼前这是自家的乖巧媳妇呢,本来就得宠着她。

  郗道茂却摇头,认真的说道:

  “都督是都督,夫君是夫君,都督委以重任,属下自当细细听来、细细琢磨,而夫君所说,那就是家事了,妾身不知不觉就会怠慢,不妥。”

  杜英也知道郗道茂的性子,外柔内刚,恰恰相反,阿元倒是偏向于外刚内柔,所以也不再强求,自顾自的说道:

  “要牢记,报纸,只是一个台子,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够酣畅淋漓的展示自己观点的台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擂台。

  而作为裁判,报社应该秉公执法,若总是亲自下场、煽动舆论,那么久而久之,读者便会失了对报纸的信任。

  余之前就不止一次强调过,但是现在还是要和茂儿强调,尤其是现在关中报纸的发行越来越多,更是要秉承如实报道的原则。”

  郗道茂郑重颔首。

  谢道韫则给他们两个夹了菜:

  “好啦,家里的两位大忙人,吃饭呢,就别一直讨论工作了,吃完饭可以再谈,否则都凉了。”

  杜英一笑:

  “是极,是极!吃饭吧。”

  而在杜英的对面,新安公主看着他。

  身为堂堂都督,唏哩呼噜吃的香,还被谢道韫又说了几声,讪讪挠头的男子,露出新奇的神情。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