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3章闻香之旅_车游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老师能这么问,说明我的功课没白做!”岳洋笑着继续道:“不过,我还真不是导游,十几年来一直都在剧组扑腾,从一开始冯导就跟我说了,能不能和您处好,决定着我能不能向前踏出一步,把这个副字摘掉。”

  江北赧颜的摆了摆手:“冯导把我捧得太高了,承受不起……”

  “江老师,虽然我岳洋是个滑头的性格,但是也不是跟谁都起腻,您的作品我看了,真tm牛逼,不服不行,最关键的是,您竟然不是靠这碗饭生活的……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岳洋说着说着有些激动,看得出来他很羡慕江北这种有天赋的人。

  千穿万穿,马匹不穿。

  江北虽然脸皮薄,但听着别人赞美自己,心里也着实十分受用。

  “走吧,江老师,前面就是傣族村。”

  傣族村,是个由五个傣族千年古寨集合的村落群,充满了神秘的味道。

  寨子里的老师慢条斯理的讲述着贝叶经的历史,如果没有贝叶经,傣族的文化、历史、佛经、传说,就无法流传到现在。

  它类似于欧洲的牛皮书,或汉族古代的竹简,是文明的载体,也是因地取材和智慧的结晶。

  这里除了民族文化,美食也是重要的一环。

  云南米线闻名全国,可是制作米线的传统工艺,已经没有几个人了解。

  把新谷子用木舂去皮后,在水中浸泡一天,再用木舂舂成米粉,放进锅里熬成糕,凉了之后用手搓细搓糯,然后用芭蕉叶包好捂上两至三天,直至米糕发酵即可放到“干好弄”的圆洞加工成米线。

  木舂笨重,80年代后很少有人使用也很少再见到。

  在傣族村里,江北仍然可以看到这种传统的舂米工具,岳洋告诉他,如果想去一展身手也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江北没那份好奇,拒绝了岳洋。

  傣族人热情好客,虽然不及哈尼族、苗族那样热情似火,但他们总会用那种不快不慢的、温文尔雅的待客之道招待你。

  在傣族园,傣族大哥跟小朋友“切磋切磋”傣拳,或是哨哆哩(女孩子)拿出一把油纸伞,聊聊她们平时的生活。

  江北曾看过一个美国女作家阿格尼丝·凯斯的小说《风下之乡》(LandBelowTheWind)。

  这位女作家在沙巴住过一段时间,她在小说中描绘的世外桃源般的风景,成为沙巴最著名的广告。

  而在西双版纳,感受到的风比沙巴更加写意也更加写实。

  江北的相机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如果他身边的岳洋知道,眼前这个年轻的江老师还是国际风光摄影大赛史无前例的里程碑式的冠军,估计会更捶胸顿足。

  他们来的很是时候,赶上了傣族的一场小型泼水节。

  不论来自哪里,不论是谁,都要通通换上傣族服装,来感受水带来的清凉和幸运。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