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9章 关于下山方式的讨论!(求订阅,求月票!)_直播之极限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能比收获群众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事了。

  此刻,除了直播间内的观众们,网络上好多相关机构的微博,也对陆羽捐献珠峰化石的正能量之举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华夏青年报,华夏地质研究院,华夏地质大学科研所,江南博物馆等众多单位,全都发文称赞了陆羽的行为。

  其中,最为激动的,当属研究了一辈子珠峰的李国忠院士。

  他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还可以亲眼看到来自世界屋脊的远古痕迹!

  一言难尽,兴奋满怀。

  在连连感叹之余,老爷子自然也肯定了陆羽为地质科研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

  八点一过。

  初晨的阳光,普照大地。

  为远处连绵的雪山披上了一层金黄。

  寡淡的云层,随波逐流。

  无时无刻不再变化着。

  蓝天一望无际,清澈无比。

  风速开始逐渐回归于正常。

  瞧了一眼时间,陆羽决定不再逗留,即刻开始速降。

  真要是过了这个时段,鬼知道天气还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变化。

  对于高山跳伞而言,除了跳伞者的经验,还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而行事。

  因为这会极大提高跳伞的成功率。

  通常情况下,高山空降,属于特技跳伞的范畴。

  对数据的要求非常严格。

  地面风速要小于11m/s,云底高大于2200m,2200m以下云量不超过5成。

  一旦超过这些数值,跳伞者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而且每超出一分,危险系数都会大范围提升!

  单从这个角度出发,珠峰伞降的难度系数,绝对是地狱级的。

  堪称极限运动中的极限运动!

  超强的风速和变幻莫测的气流,会使跳伞者随时都有碰壁的危险!

  此外,极具的海拔变化和云量,也会对伞降造成各种各样的阻碍。

  开伞时机,预判降落地点,飞翔姿势,每一处细节,必须保证恰到好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

  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无尽深渊。

  因此,不论怎么看,这都会是一次超高难度的伞降!

  此时,各大网络直播间内的观众们,还不知晓陆羽的“疯狂计划”!

  当他在心里计较着伞降条件与降落地点时,许多人都在弹幕里对他的下山方式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因为下山要比登山难。

  这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8000多米的海拔,恶劣的气候环境,致使登顶珠峰的难度极大,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错一步,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下山的路线却是更加凶险!

  专业的登山人士都知道,登山者在上山的时候,尚可以控制好平衡。

  但是下山,却未必能控制得好速度。

  尤其在珠峰这种地方。

  万年不化的冰川与雪坡。

  陡峭的三级台阶。

  还有登顶时几近透支的体力,都会使登山者举步维艰。

  北坡下山线路,全线平均坡度30到45度,如果出现失足和或者脚底打滑,绝无生还可能。

  “羽神,下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感觉下山比登山还要难上数倍!”

  “海拔高,地势陡,下来也是一场硬仗啊!”

  “上去容易,下来难!”

  “主播,一定要平安回来,加油!”

  另外一边,国家登山队的队员们和一众大佬,也对陆羽的下山之旅,充满了担忧。

  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

  对于下山的艰难,他们深有体会。

  据相关数据统计,这个世界,登山运动的下山死亡率,要比上山高出一倍。

  哪怕是3000米级别的雪山,也有近数十名登山者,曾在下山时遇到过不同程度的危险。

  其中,不乏举世闻名的登山家。

  王永峰便是其中之一。

  2005年,在独自征服北美的一座雪山时,因为在下撤过程中突然滑落,他整个人都被卡在了一处岩石上,历经十多个小时才被救援直升机发现。

  由于跌落时登山靴丢了一只,导致小脚趾被冻伤,最终只能截掉。

  这则新闻曾经轰动一时,引发了很多登山者的极度恐慌。

  3000米级别的雪山尚且如此恐怖。

  更别说8844米的珠穆朗玛了……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