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一章:迎闯王,不纳粮_织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证明,人类是最擅长学习的物种,包含一切种族在内!

  当然,这里面不包含那类以少统多的种族,因为一旦学习了先进文明,就是在为自己的种族挖掘坟墓。

  所以,他们必然会极力压制主体民族,使国家越发走向愚昧与黑暗,这样才能维持他们的统治,以求长治久安。

  闯军初次攻打开封时,部下贼兵虽众,却因缺少足够的精锐,而为张诚与城内守军配合之下,杀得大败亏输。

  此后,李自成蛰伏在伏牛山中,除了大肆扩军练兵外,还对此前种种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对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在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人建议下,李自成这一次自伏牛山中杀出后,便一改此前处处铲城的毁坏行为。

  开始分遣官将镇守攻下来的各处城池,还设立将一些饥民编为营伍,分发田地,努力恢复生产,大有建立根基之势头。

  同时,为了进一步鼓励生产,使人们传颂自己的声名,闯王更是喊出“三年不纳粮”的口号!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不论豫东豫西,又或是豫南豫北,整个河南大地上,到处都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鼓动着河南的饥民日夜盼望闯王到来,破城杀官,开仓放粮。

  这些民谣传播极为迅速,其杀伤力也是极大的,甚至比十数万贼兵还有过之,正是这些民谣,使得“闯王”的声名自此传遍天下,一时间从者如云,也成为了大明王朝毁灭的催命符!

  不过,永宁伯张诚却对此嗤之以鼻:“李贼三年不纳粮?是想饿死自己吗!”

  “闯王”的名声大显之后,各地饥民纷纷前来归附,其麾下贼兵大军也在以极其迅猛的速度扩充,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人马出动。

  不纳粮?

  如此庞大的人马队伍,他们吃什么呢?

  闯王麾下数十、上百万大军,他又拿什么来赏赐作战有功的将士们呢?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直接——“抢大户”!

  明末这一时期,虽然饥民遍野,尤其河南各地更甚,几乎都到了易子而食之惨状,但也同样不缺少肥得流油的大户。

  只不过这些大户多以家族的形式存在,他们往往在险要之地深沟高垒,结成一座座硬寨,内中建有众多仓廪存放大量的粮谷,更有数百、上千的丁壮守卫。

  莫说是普通饥民,就是人数略少的贼寇都无法攻破,而遇到大股贼寇过境之时,他们往往会奉献一些粮谷,以求破财免灾。

  而大股的流贼也很少攻打这些深沟高垒的村寨,因为他们守护的是自己的口粮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