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苏大人有信来了_织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就是俗称臬台衙门的河南巡按衙门,大门前两座高大石狮子瞪起圆鼓鼓的眼睛怒视着街道上来往的百姓。

  入夜后,天上竟飘落片片银色的雪花,皑皑白雪,使得臬司衙门显得更加气象森严。

  十余个社兵结成一队才从大街上走过,打头的小队总虽不识得桑开第,但见他在数骑护卫下行来,又是一身官服策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自是退让一旁未加询问。

  再往前行,就看到巡按衙门前高大雄伟的牌坊,仪门后便是黑漆漆的门楣,门楣下红色的灯笼散发着诡异的光芒,让巡按衙门更显得幽深而阴森。

  台阶上站着四名手按刀柄的护卫军士,他们都未披甲,穿着明军制式的红色鸳鸯战袄,在遍地银白中显得极是英武。

  远远看见一队骑士策马踏雪奔来,他们都是久在臬司衙门等各处官衙值守,对城中诸官早就相熟,见火光中竟是管河同知桑开第亲来,一名护卫忙快步跑下台阶迎上前去。

  他接过桑开第手里的马缰,急急说道:“桑大人,我家大人还在西门,未曾归来,您这是来寻我家大人有急事么?”

  桑开第急吼道:“快,骑上我的马去请高巡按速回府衙,就说苏大人有信回来了。”

  他才翻身下马,又急切补充道:“分出一人,再去请布政使梁大人速来臬司衙门共议军机要务。”

  两名护卫策马奔去,余下二人也急忙唤来门房将桑开第一行人请入臬司衙门内,等候高名衡、梁敬等人到来。

  按察使司各官都随巡按高名衡上西门城墙参与城守诸事,就算未登城驻守,也都在城中各处参与城守,署衙中只有一名正七品的经历司经历符正扬留守。

  他闻报管河同知桑开第在城守关键之时来到署衙,便知其中必有大事,他急忙出迎将桑开第请入衙内。

  臬司衙门的大堂后边,过了一进院落,便是二堂的所在,二堂除了中间的官厅之外,两边还有东、西暖阁,也就是平时聚会议事的地方。

  经历符正扬将桑开第等一行四人引至二进院的东边的暖阁里,吩咐衙内下人奉上了香茗,为免桑开第枯坐,他便于桑开第轻声交谈起来。

  但眼神却是不住在方汉身上打量着,他不明白桑开第何以带了三名贼兵样貌之人来到巡按衙门,更是将他自己的护卫留在门房,独领这三人直入二堂。

  符正扬并非不信任桑开第,只是觉得这其间必有蹊跷,他言语中便多有试探之意,不住的打探着北门外贼兵填壕的情形。

  虽是在心中疑惑,却也不敢明问,毕竟桑开第的品级高他太多,既不愿明言必有其因由,过了片刻,他便推说道:“请桑大人稍坐,下官去看看我家大人回来否。”

  …………

  明朝初年沿袭元朝旧制,在各地方设行中书省,有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

  而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处死了丞相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一职。

  在地方上也废除了原有的行省制,改为在各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称藩司衙门,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的民政事务,分领府州县,由中央六部统管。

  设提刑按察使司,又称臬司衙门,有提刑按察使一人,也就是巡察御史,又称巡按,主一省监察司法刑狱,听命于刑部、督察院,直接向皇帝负责。

  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司的肩上,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户卫所,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三者分立,而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危急皇权。

  此时,非但一省的最高行政主官巡抚李仙风不在城中,就连分管军事的主官陈永福也不在,巡按高名衡因遇事颇有见解,有勇有谋,更敢于任事,且不怕担责。

  开封城守诸务皆依赖于他来拿定主意,隐然已代替抚臣李仙风而成为开封诸官之首。

  高名衡得报后,不顾风雪严寒,他吩咐推官黄澍与周王府的曹坤、李映春留守,带着几名随从护卫就急急下了西门楼,迎着风雪策马奔臬司衙门蜂拥而来。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