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四十五章:张诚恐有‘安禄山之心’_织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句经典之言,叫他如何能不为张诚有所争辩?

  如果,王承恩不为张诚争辩,那他在辽东监战便有失职之嫌,且刚才对于张诚的一番夸赞,也让他无法解释。

  最为关键的还是王承恩本心,对于朝廷上的几位阁臣就深有些想法,所以才会有此番举动和言语。

  不过,他的话也确实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崇祯皇帝的痛点,尤其是那句“谁又是唐玄宗?”

  唐玄宗就是唐朝的玄宗皇帝李隆基,他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孙子,其生父是李旦,他既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也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

  唐玄宗在统治唐朝的前期称得上是励精图治,他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大有作为,一举开创了被誉为大唐极盛之世的“开元盛世”。

  这些其实也很符合崇祯皇帝的意愿,若是唐玄宗的生命在这时结束,说不定他也会成为崇祯皇帝人生目标的一个参照模板。

  但唐玄宗在统治后期宠爱贵妃杨玉环,耽于享乐,生活上变得极度奢靡,而在政治上也开始变得腐败起来,他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

  更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将领,试图利用他们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

  最终为唐王朝迎来了长达八年战乱,耗尽了开元盛世积攒下来国运与民气,使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为最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而唐玄宗本人也在逃难之际,被他的儿子唐肃宗逼宫,成为唐王朝的“太上皇”,虽然安禄山被剿除后,他由成都返回长安,却仍是被软禁于太极宫甘露殿内,终日忧郁寡欢,直至因病驾崩。

  王承恩的心里知道崇祯皇帝一向自比尧舜,又怎会甘心自己被诬作使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唐玄宗呢?

  果然,崇祯皇帝听了这话后,立时暴怒,他圆睁的双目中泛起血丝,大口喘着厉声喝问道:“你……你说……谁是李林甫,谁是杨国忠,谁……谁又是唐玄宗?”

  王承恩知道今日之事算是躲过去了,他伏地不起,如小鸡啄米般叩首不止道:“皇爷恕罪,皇爷饶命……”

  良久,崇祯皇帝才长舒了一口气,他叹息着说道:“此事也怪不得你,且先起来吧。”

  王承恩这一次有了准备,他以手撑地缓缓起身,先让自己的腿得到一些舒缓后,才彻底站起身来,即使如此仍感到双腿一阵阵发麻,颤抖不已,却也只能勉力支撑不使自己再次倒下。

  他看着情绪激动非常的崇祯皇帝,顿感心中一阵酸楚,不由开口道:“皇爷,国朝用人之际,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切不可使忠勇良将流血又流泪啊!”

  此时,崇祯皇帝也逐渐恢复平静,他适才经王承恩一番提醒,大有幡然顿悟之感,而今王承恩的一番话,又使他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但他此刻仍是绷着脸一言不发,迈起大步行进了乾清宫内,王承恩只得以碎步在后紧紧跟随,一同进了乾清宫大殿之内。

  崇祯皇帝在御案边止步不前,猛地回身说道:“传陈新甲来见朕!”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