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9章 议换俘虏_三国之白马关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我军所用,也难保日后不会叛逃。凉州地广人稀,山路延绵,利于藏身,我军追查逃兵极为不便!”马谡曾助关索攻取狄道,深知这些魏兵底细,忍不住建议道,“可否将他们押回汉中?”

  “汉中太守吕季阳前日在信中明言,如今汉中粮草十分短缺,仅供我军开销尚嫌不足,已然养不起这三千魏兵。”诸葛亮微微摇头,否决了马谡的提议。

  杀了太残暴,养着养不起,尽数释放又划不来,众人也没啥太好的提议,诸葛亮便将此事暂时放在一边,先派人领兵前去接应王平,再从长计议。

  同时,诸葛亮又分派人马,前往天水各县安抚人心,好让民众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三日后,王平率众抵达汉军大营。只是一入帐见到诸葛亮,王平便下跪请罪道:“丞相!凉州刺史徐邈得知魏军退走,当夜便自缢于软禁之处!末将看守不力,乞请治罪!”

  诸葛亮面色微变,对这个结果倒也不是特别意外,随即淡淡地说道:“他以死明志,并非你能劝阻,不必介怀。”

  除了死去的徐邈外,随军前来的还有毌丘兴、崔谅、张就三位太守,诸葛亮亲自接见他们,并好言抚慰。崔谅本就安定人士,家眷皆在凉州,因此毫不犹豫地向季汉效忠。而毌丘兴的妻儿,张就的父亲张恭都在洛阳,因此二人仍对归降季汉心存犹豫。

  诸葛亮十分理解毌丘兴与张就,知道这事不能硬来,于是心平气和地说道:“三位太守远道而来,一路劳苦,先下去歇息,今晚军中设宴为三位压惊。”

  三人告退后不久,关索亲自来中军大帐求见诸葛亮。徐邈自缢的事情他已有所耳闻,对此他也是倍感惋惜。

  历史上徐邈在凉州任职期间兴修水利、务农屯田,使得仓廪丰实。更能整顿吏治、建立学校,宣讲仁义,无论汉民胡民都对他心悦诚服,也使得凉州十余年来秩序井然。这也是关索十分想招降他的原因。

  不过徐邈从曹操时代便备受重用,这样的人选择殉节尽忠,倒是让关索十分钦佩他的气节。只是接下来如何治理凉州,要诸葛亮颇费一番脑筋了。

  “丞相,敢问毌丘兴与张就对归降大汉是否心存犹豫?”见礼过后,关索开门见山地问道。

  “他二人皆有家眷顾虑,纵然此时归顺,也未必会尽心效力。”诸葛亮说到这里,突然目光如炬,正色询问关索,“莫非长寻已有对策?”

  关索犹豫片刻,随即郑重拱手道:“丞相,索斗胆提议,用那些魏军降卒换来二人家眷。”

  其实关索早在当初劝降毌丘兴时,便有这样的念头。只是根据关索先前的统计,至少有近两千魏兵不是凉州人士,将他们放回魏国,日后或许会成为汉军的阻碍。因此,关索也不敢轻易向诸葛亮开口。

  然而,诸葛亮却是微笑着点了点头,显然很欣赏关索的远见:“毌丘兴与张就皆凉州能臣,若真能让他们用心治理州郡,区区数千魏军,放了又如何?更能让他们返回魏国,宣扬我军仁义。”

  “丞相高见!”关索顿时大喜。魏国这次损兵折将,如能赎回两千士卒,未必不会同意这次交换。

  “只是凉州羌胡众多,还需更多贤臣良将相辅。”诸葛亮显然也十分操心此地的胡人,“李德昂任庲降都督已久,南蛮敬服,我本欲调其前来凉州,又恐继任者难有德昂之才……”

  虽然羌胡敬畏马超威名,但诸葛亮知道这并非长久之计,而季汉最擅长和胡人打交道的便是李恢。关索思忖一阵后,突然想起一人,连忙对诸葛亮说道:“南中偏远,稍有祸乱,不易速定,李都督确实不宜轻动。”

  “索举荐一人,定能为丞相分忧!”关索信心十足地说道。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