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六十一章 真正的意会_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教观是很鲜明的。他既非单一尊佛,也非单一崇道。书里有好几处尊佛。如,车迟国斗法降道妖,祭赛国扫塔辨僧冤,灭法国施法剃光头。也有很多地方讽刺佛教。

  如,借猪八戒之嘴,说和尚是色中饿鬼。四探无底洞前夕,在镇海禅林寺里,老鼠精以美色为诱饵,吃了六个和尚。末尾几回,天竺国近在佛祖脚下,仍有妖孽为患。

  灵山藏经阁里,传经士竟索要人事。作者希望三教和谐统一。因为三教都是劝人行善,其各自的宗旨和教义并不矛盾。这一点在本书第四十七回开头有明确交代。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对车迟国王说:“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载儒成圣,载道成仙,载释成佛。作者的这一宗教观,在末尾也有体现。如,孙悟空在全书完结时,已然成为三教归一的典范和象征。

  《西游记》里有很多政治矛盾和阶级斗争。如,在大闹天宫及西行途中,道界、佛界、魔界有着各自的势力体系和政治潜规则。佛道两派既有矛盾,又有统一。既有争斗,又有合作。魔界是他们共同的政治敌人。《西游记》在对待政治敌对势力方面,尤为血腥残暴。唐僧的弟子们,每到一处,对森林里的灵界精怪,无不大肆屠戮,赶尽杀绝。这是完全不符合佛教教义的。

  《西游记》里折射出来的法律问题,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但凡有背景,有来历的妖怪,甭管犯多大法,造多大孽,通通幸免,无一例外。如通天河里的金鱼,每年食童男童女,荼毒生灵,为祸一方。观音一篮提走了之。比丘国,鹿精作乱,一度成为小儿城。不是孙悟空要求上朝作证,南极寿星一来就想带走重刑罪犯。大鹏金翅雕,恶贯满盈。吃掉一国之人,却未见其伏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号称全书中最倒霉的黄狮精,没见吃人害人,手下外出购物,一律使用人间通行货币,连点外卖也概不赊欠。就是这样遵纪守法的山林精怪,也惨遭剥皮食肉,抄家灭门。也难怪大家为其鸣冤。

  《西游记》里的社会,大概就是当时明朝社会的现实写照。西行里的人间国度,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这些国度里,政治生活和政策措施总是阴阳错乱,颠颠倒倒,稀奇古怪,呈现出不祥的气氛。百姓的生活,很少风调雨顺。“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昏君无道,政治黑暗,官官相护,民不聊生。

  谈及《西游记》,有一个焦点问题,似乎总能引起大家的兴趣: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所向披靡。西行途中,却不堪一击?

  谷/span这个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