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八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_神秘空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有肉吃,家人有肉吃,其他的他们也不会想太多的,大多数人的人性如此。

  之所以让年轻的城市知青下到乡村的原因是一方面国家太穷,国家的工业投资建设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业就业岗位来安排新成长起来的工业人口,这才是知青下放农村的根本原因。跟什么迫害没半毛钱关系,总得有人去,国家当时就是没有那么多的工业岗位,城市养不了那么多的工业人口。

  而当时又恰好粮食紧张,那就直接让多余的受过教育和工业文明熏陶的知青到农村去支援建设,说穿了就是一面给你一份工作,顺带增加粮食生产。

  很多人对这个安排骂骂咧咧的,感觉受了天大的委屈,可这么庞大的人口没有安排就业都放在城市的话,那就等着在生存压力下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赌博,嫖娼,抢劫等等一系列问题将是必然的。

  假设自由竞争之下,这些被安排到农村的知情如果在城市失业连应该怨谁都不知道,真有本事怎么不想想自己为什么没被安排到工业岗位?

  所以,文青最惨,工厂进不去,农村不适应,文艺情怀不能当饭吃,也就只能一肚子牢骚了。

  萧谷兰点头说道:“难怪知青返城一段时间后治安快速恶化,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严打。”

  吴凡说道:“当然严打,能不严打吗?”

  这些返城的知青都是什么人啊?

  受过完整革命熏陶的知青啊,在农村苦是苦了点,可好歹有饭吃,有份工作,可回到城市后呢?

  直接就失业,国家根本就安排不了那么多的工业就业岗位,更不要说那些城市非工业就业岗位了。

  当时的事业单位快速臃肿人浮于事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到农村受不了苦,进工厂没技术,更干不了工厂里的苦活累活,最好的去处也就是事业单位了。

  可更多的是返城知情是人回来了,却失业了。

  大量的年轻人吃饱了没事干,你说会怎样?

  治安以极快的速度恶化,等着你们这些懂得怎么闹革命的知青发出不满的怒吼,不如我先下手先发出怒吼,

  该关的关了,该杀的杀了,满大街游手好闲之徒被抓的差不多了,也就暂时没有问题了。

  萧谷兰若有所思的说道:“难怪,难怪,政治上一切不合理的背后肯定有着一个合理的逻辑。”

  王德荣主席无奈的说了句:“跑题了!不过毛在这个时空的确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通过时空通道,将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了工业人口,同时将工业品大量的输出到你生活的那个时空。”

  吴凡笑着说道:“早期应该是纺织品和手工加工品这类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吧?”

  王德荣说道:“是的,这些毕竟不需要什么知识和文化,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将农民转化为初级工人了。不过当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