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我信他!_盛唐剑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襄,荆襄同样的河流交错、湖泊密布。中心地界有大小河流近百条,比不及江淮,却也是富庶之地。

  江淮、荆襄还有一个优势,眺望江南。

  江南天下粮仓,大古往今来便有江南丰,天下足的说法。

  不论是取淮南渡江,还是沿着江陵而下,皆是攻取长江天堑的最佳途径。

  由此足可分析出来,叛军下一步军事动向。

  或是取睢阳,下江淮;或是夺南阳,进荆襄。

  张巡心底认为取睢阳,下江淮是第一选择。

  但张巡更清楚,唐王朝在江淮一带的布防情况。

  李瑶虽然昏聩无能,却也知江淮的重要,布下了重重防线。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李祎当年抵定江南留下来的三万强兵。

  叛军想要磕下江淮并不容易,反之荆襄却是有机可乘。

  如此一想,叛军攻打南阳的几率反而更大了。

  张巡并不知长安粮食情况,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局势。

  故而对于裴旻将自己调来南阳的举动是十分认同佩服。

  叛军先厚禄招降,招降不成继而动兵的手段,早已成为惯例。

  张巡几乎可以断定,叛军一定已经派人来南阳与徐叔冀联系了。

  如果徐叔冀受不住诱惑,投降了叛军,叛军对于南阳只是手到擒来,可以徐徐图之。

  可徐叔冀万一阳奉阴违,真当叛军是酒囊饭袋?

  他们能够走到这一步,固然存有诸多意外,但不管是安禄山、史思明还是暾欲谷、严庄、高尚之流,都不是易于之辈!

  得知徐叔冀阳奉阴违,必然会做最坏的打算,暗地里做好了进兵的准备。

  这徐叔冀为李白所杀,此事一但为叛军所知,大军必将袭来。

  只是短短的一瞬之间,张巡已经看清看穿了局势。

  一切果如张巡所言,就在南阳上下备战之际,叛军的先锋骑已经冲到了南阳城下,见城外百姓慌乱入城,城楼上乱成一片,城门不住的想要合上,只是百姓拥挤在城门口又如何关得上?

  叛军先锋叫谢元,是原先是洛阳校尉,本来就靠的是关系才坐上这个位置的。叛军渡过黄河,击溃王晙、杜暹,兵临洛阳,兵威赫赫,谢元哪有抵挡的勇气,直接开城投降。

  安禄山对于唐朝降将向来优待,委以重任,还封他为开国忠勇侯。

  谢元军事水平一般,擅于见风使舵,见南阳城门为百姓拥挤着,大喜过望,呼喝着兵卒对着南阳城就冲杀了过去。

  他们冲至城门附近,给拥挤在城门外的百姓吓的一哄而散。

  而城门里的守兵似乎也跑了,城门让卡在吊桥上的百姓强行冲开。

  谢元看着近在咫尺的南阳,几乎没有多余的考虑,一口气重进了南阳城。

  然而南阳城里却是另外的光景。

  城郭周边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兵卒,他们早已等候多时。

  “轰隆隆”的一声。

  随着火焰封门,唐军演绎了关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