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悲催的杨国忠_盛唐剑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恨歌》这样的叙事诗,寻常的诗句也就是三十四个字。

  真要用后世的唱法,一张口就没词了。

  要是换做周董的风格,那更是十首诗加起来,也扛不住十秒。

  “国公,凉州众豪绅联名上书,说国公成亲是天大的喜事,他们愿意出资在姑臧大街上摆上流水席,宴请所有愿意来参加婚宴的百姓。”王维手中拿着凉州豪绅的联名书,心底也颇为感慨。

  王维早年也曾游历天下,阅历丰富,兼之他所在的太原王家就是当地最大的豪绅。

  这豪绅、百姓、官府之间向来有着不相容的一面。

  尤其是豪绅与百姓之间。

  豪绅想要富裕,压榨百姓是最快最常见的方法。

  而官府向来是要在豪绅与百姓之间做个选择。

  是与豪绅沟壑一气,蛇鼠一窝,或是贴近百姓,为民请命。

  一般而言选择前者的更多,因为只有富了豪绅,才有出色的政绩,才有大笔的财富发展地方。而为民请命,固然获得美名,却也因伤及豪绅利益得不到支持,从而政绩不好。

  即便是富了百姓,所得税收,亦不及前者。

  故而此间事情,大多两者不可兼得。

  唯有少见的如狄仁杰这样的干吏,才能真正的权衡豪绅与百姓的利益,做到既富了豪绅,也兼顾了百姓。

  而凉州在裴旻的治理下,显然也做到了这样的兼顾。

  豪绅对于裴旻尤为支持,百姓也对之感恩戴德。

  “能够在裴帅这样的能臣麾下效力,真是一大幸事。”

  王维心底念叨着。

  裴旻想也不想的回绝道:“让他们将钱用在刀刃上,没事修修路,开开河渠。某的婚事就不劳烦他们操心了,真觉得无事可干,就帮着修建一下高昌仓。”

  高昌仓是朝廷最新定下的一项工程,由首相张说提出的。

  这个工程得到了裴旻的鼎力支持。

  其实裴旻早有此意,只是他不好开口。

  华夏幅员辽阔,自古即是粮食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

  为了储存粮食,历朝历代都会在军事要地,在兵家必争之地建造粮仓。

  其中最著名的粮仓莫过于洛口仓了。

  洛口仓也叫兴洛仓,地处洛阳附近的丘陵,形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自洛河逆水而上可达当时的东都洛阳,逆黄河而上可达陕西潼关和西京长安,顺水而下则达山东至海口,同时与大运河相通,还能南到江、浙,北到河北等地。

  故而昔年瓦岗军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入主中原,号令四方,与攻陷洛口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西州建立高昌仓,实是因为两千里沙碛人力无法克服。

  在西域建造一个粮仓,以后与阿拉伯帝国对战时,粮食可从高昌仓直接调用。

  避免了千里运粮,令得后勤压力大大降低,也免去了前线断粮的危险。

  不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