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亨德尔的复活 • 四_人类群星闪耀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已打开,音乐的激流又年复一年地奔腾不息。从现在起,再也没有什么能使亨德尔屈服,再也没有什么能把这复活了的人重新压下去。尽管他在伦敦创建的歌剧院再次遭到破产,债主们又四处向他逼债,但他从此以后已真正地站了起来,他抵住了一切逆风恶浪。这位60岁的老人泰然自若地沿着作品的里程碑走自己的路。有人给他制造种种困难,但他知道如何体面地克服它们。他日渐年迈,他的双臂不灵活了,痛风使他的双腿不时痉挛,但他还是用不知疲倦的心智继续不断地创作。最后,他的双目失明了;那是在他创作《耶弗他》的时候,他的眼睛瞎了。但他依旧用看不见的眼睛继续孜孜不倦地、毫不气馁地创作,创作,就像贝多芬用听不见的耳朵创作一样。而且他在世间取得的胜利愈伟大,他在上帝面前就表现得愈恭敬。

  年,当亨德尔创作清唱剧《耶弗他》(Jephta)的总谱时,因患白内障左眼首先失明,以后虽动过几次眼科手术,但终因无法医治而于1753年1月完全失明,此后他反而安之若素,在兰特每年举办的12次清唱剧演出中,照旧弹奏管风琴,并保持这一习惯直到辞世。

  就像所有严谨的、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亨德尔对自己的作品从不沾沾自喜,但他十分喜爱自己的一部作品,那就是《弥赛亚》。他之所以喜爱它,是出于一种感激之情,因为是它把他从自己的绝境中解脱了出来,还因为他在这部作品中自己拯救了自己。他每年都要在伦敦演出这部作品,每一次都把全部收入——500英镑捐赠给医院,去医治那些残疾病人和救济那些身陷囹圄的人。而且他还要用这部曾使他走出冥府的作品向人间告别。1759年4月6日,74岁的亨德尔已身染重病,但他还是在科文特皇家花园剧院再次走上指挥台。他——一个身躯巍巍、双目失明的瞎子就这样站在他的忠实的信徒们中间,站在音乐家和歌唱家中间。虽然他的眼睛有目无光,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当各种器乐声犹如汹涌澎湃的波涛向他滚滚而来时,当成千人的赞美歌声像狂风暴雨向他袭来时,他那疲倦的面容顿时显出了光彩,变得神采奕奕。他挥舞着双臂,打着节拍,和大家一起放声高歌,他唱得那么认真、那么心诚,仿佛他是站在自己灵柩边的牧师,为拯救自己和所有人的灵魂而祈祷着。他只有一次全身哆嗦起来,那是在他喊出“长号吹起”和所有的喇叭吹起嘹亮声音的时候,他昂首向上凝视着,好像他现在已准备好去面临最后的审判。他知道,他已杰出地完成了自己的事业,他能昂首阔步地向上帝走去。

  朋友们深受感动地把这位盲人送回家去。他们也都感觉到:这是最后的告别。在床上他还微微翕动着嘴唇。他喃喃低语说,他希望死在耶稣受难日那一天。医生们感到奇怪,他们不明白他的意思,因为他们不知道,那一年的耶稣受难日,即4月13日,正是那只沉重的手把他击倒在地的一天,也正是他的《弥赛亚》第一次公演于世的一天,他心中的一切曾在那一天全部死去,但同样也正是在那一天,他又复活了。而现在,他却愿意在他复活的那一天死去,以便确信自己将会获得永生的复活。

  即指1737年4月13日亨德尔中风,右半身瘫痪那一天。

  真的,我们的唯一意志——上帝,既能驾驭生,又能驾驭死。4月13日,亨德尔的精力全都耗尽了。他再也看不见什么,再也听不见什么。硕大的身体一动不动地躺在垫褥上,这是一个空洞而又沉重的躯壳,但正如一个空的贝壳能充满大海怒涛的声音一样,那听不见的音乐声还在他的内心轰鸣作响,这音乐比他以前听到过的更悦耳、更奇异。音乐的滚滚波浪缓慢地从这精力殆尽的躯体上带走了灵魂,把它高高举起,送入缥缈的世界。汹涌奔流的音乐永远回荡在永恒的宇宙。第二天,复活节的钟声还没有敲响,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身上那具不能永生的躯壳终于死去了。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