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替天行道_水浒大寨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如此举重若轻。王伦原本对李懹这个名字没有印象,但是看了李懹的表现,也暗中留心,这人是个可造之材。

  要说水浒梁山的口号,还有比替天行道响亮的么?这可是王伦连日让母亲和苏秀秀赶制出来的。

  王伦指着杏黄旗,大手一挥,对着台下的众人说道:“望诸位兄弟与王伦一道,秉承忠义之心。救护黎民!替天行道!”

  “救护黎民!替天行道!”李助听完王伦的话,振臂高呼。

  李助最早知道王伦的用意,当听说王伦定下“替天行道”四个字时,连连称妙。历来起义军都是有自己口号的,比如东汉末年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就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提出“天补均平”的口号。

  宋朝初年的四川王小波起义,也提出了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附近农民闻风而动,群起响应,义军发展到数万人,一举攻占青城县。又转战邛、蜀各州县,攻克眉山县,活捉县令齐振元,一时义军声威大振。

  只不过他知道现如今还不是公开起义的时候,因此只能暂时蛰伏,用“替天行道”四字代替。但即使如此,他也足以管中窥豹,王伦是有抱负,能做大事的人。对王伦的认识更深一步,自此踏踏实实,忠心辅佐王伦。

  “替天行道!”阮氏兄弟、石宝等人也被王伦感染,大声疾呼。

  “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

  一时之间,梁山上众人振臂高呼,声传四野。

  趁此机会,见山寨军马初步成型,王伦又有了进一步计划。

  第一要务,就是要加强训练。练行伍,包括站队排列、行进撤退等。如今的梁山义军只比一般的山贼强些,优势是敢打敢拼,但是军纪就不好说了。加强行伍训练,有助于培养这些人习惯命令,听从指挥。

  另外还要练习武艺,由焦挺教导拳脚,李助教导兵器,王伦教导弓箭。这还只是开始,王伦还打算在将来让军士们习练战阵。这样才是合格的军士,只是他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人才。

  同时王伦又颁布的十七条军事禁令,与梁山寨规一起实行。却都是古代的成功经验,王伦用的拿来主义。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