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一零章当面不识真仙_水浒大寨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伦想了想,问公孙胜道:“那请问道长,人常说观其表知其里,观其形识其人。不知这观人之术可有要诀?”

  “看阁下早就成竹在胸,却来考我!”公孙胜笑了,说出一番道理。

  大道至简,要诀之一:大事验本领,细节看性情。要诀之二:衣着显经历,言语透精神。要诀之三:饮食起居藏大道,喜怒哀乐见真人。总则:有形不如有神,有骨不如有气。

  要诀容易掌握,难就难在这个总则的把握上。

  公孙一番高论令广惠、马灵有醍醐灌顶之感。

  马灵冲着公孙胜一礼,张口道:“受教了!”这眼前道人却是比他有才学。

  见广惠两个一副崇拜神情,王伦转头又问公孙胜,说道:“观人之术确实高妙,不过道长可知其中的变通之道吗?”原来王伦也是有心得的人。

  三国时候有一个著名人物刘劭,字孔才,是魏国人,陈留太守,曾作《人物志》三卷,分《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等十二篇。

  在书中,刘劭根据阴阳五行生成说,类推出五德,即木骨(弘毅)、金筋(勇敢)、火气(文理)、土肌(贞固)、水血(通微),并在此基础上把人的性格分为十二种,对每一种性格的总体特征及其优缺点予以界说。

  《人物志》里说人的言行和内心往往不一致:“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诃者似察而事烦,诈施似惠而无终,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有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奸而情忠。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得其实也?”

  凡选材,不但要“观人“,更要“验事“。观人是看一个人的言行,但是一个人的言行往往不足以反映他的整体状况,还必须要“验事“,就是看他过去都做了些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这样才可以避免错误,风险比较小一些。

  公孙胜本还要对答,可是转念一想,怕表现太过显得自大,于是玩笑着说道:“贫道这些微末术术,道教各位笑话了!”

  说完,公孙胜一拂衣袖,正色问王伦说道:“我道家有一位清月教主陈真人,不知阁下可有听闻?”

  公孙胜自有一番打算,要找位英雄合伙。山东之地,呼保义宋江名气最大,可惜是官府中人。还有一人,较之宋江、晁盖之流更为合适。只是公孙胜一无机会结识,再者那人势大,自有一群老兄弟。怕事成之后没了自己位置,这就要尴尬。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听得公孙胜言语,王伦笑道:“陈真人道家大贤,颇多奇事流传,自是听过!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