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6章 维纳佐拉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五)_末世大佬问鼎娱乐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评审团主席芬利女士公布获奖结果。”

  眼眸浅绿的梅莉亚·芬利推了推她的半框眼镜,略微凑近台式话筒,缓慢吐字道:

  “获得,本届‘最佳纪录片’的,是——”

  “《文明:北纬30°》!”

  她话音刚落,一阵恢弘乐声响彻全场,掌声中一名皮肤黝黑的西装男人异常惊喜地离开座位,摄像机记录下他走向舞台的身影。

  礼仪小姐从礼台上取下奖杯,递到已经站起的颁奖人泰德尔·史蒂芬手中。等《文明:北纬30°》的总导演走上舞台,等待他的正是象征着荣誉与肯定的“最佳纪录片”奖杯。

  “谢谢。非常感谢。”

  这位总导演用口音浓重的英语连连道谢。

  他眼泛泪花,捧着精致小巧的奖杯来到正中央的立式麦克风前,发表获奖感言时依然难抑激动,数次语气打飘。

  秦绝同其他人一起送上掌声,在听到总导演提起拍摄这部纪录片足足用了七年之久时狠狠感慨了一番,拍掌力度更重。

  策划拍摄纪录片吃力不讨好是业界内外的共识,能坚持拍下去并成功的人,其毅力背后定是浓烈的热爱。

  感言结束的总导演千恩万谢地下了台,一路牢牢将他的奖杯护在怀中。

  现场屏幕里的特写镜头切回主持人,她顿了顿,公布下一个奖项“最佳修复电影奖”的候选名单。

  电影修复向来是个小众的行业,如果说其他文艺从业者是在“创造”,那么从事这一行的修复师就是在“抢救”。

  抢救文化,抢救历史。

  诞生自旧年代的影片都依托于胶片,随着时间的流逝,胶片泛黄,内容缺损,一部经典作品便有可能从此消失在世上。是以,电影修复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洁胶片,在物理上将其修复,然后进行胶片数字化转换、精修画面、还原色彩、合成导出,这一切做完后还要过一遍银幕,既是确认成果,也是鉴定修复技术。

  等前五道工序全部结束后,这部老电影才可宣布修复成功,等待它的是一众修复师满含欢喜的多样化存储。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人都以为修复电影是个简单的活计,像是“将480p的视频丢进小程序里等待导出,然后等超高清画质的成果出来后再上传就完事”。但实际上,做电影修复与拍摄纪录片在艰苦繁重程度上相差无几,都是幕后工作者们深厚的心血。

  只不过,时代在变革,一些观念和概念也在改变。比如维纳佐拉国际电影节上的“最佳修复电影奖”,就在几年前扩大了评奖范围,将“复刻电影”也涵盖其中。

  复刻电影和修复电影名字虽然接近,某种意义上却是两码事。修复电影重的是“复原”,旨在将经典影片最真实、最初的模样原原本本展现到人前;而复刻电影重的是“复现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