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3章 一张人脸【感谢魔鬼浪人的盟主】_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化编程。

  由于他把第一块手工硬盘做得很大,数据存储量高达数十G,他成功的将蕴含庞大信息的65nm制程架构输入电脑,并成功用最高制程为1nm的芯片机高射炮打蚊子刻出芯片。

  酷睿系列出现了,再度革新电脑,提高算力和数据存储能力。

  3020年4月7日,陈锋成功制造出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亿个的1nm制程芯片,流片成功率达到%,并在三天后组建出一台由七千枚芯片组成的服务器,同时也制造出了八层颗粒垂直结构的超大容量固态硬盘。

  随后他再将自己的自驯化算法写入服务器。

  自此,他手中掌握的人工智能算力再度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

  这里面既有他本人聪明才智的功劳,同样也有ZS菌残留基因的功劳。

  为了防止1nm芯片发生电子隧穿,他本来还需要开发新型绝缘液。

  材料科学的开发难度自不必多言,他本以为这是个水磨工夫,得耗费很长时间。

  结果他在外出狩猎,不断收罗动物体内特殊部位的基因信息时,意外发现一种蜗牛的油具备极强绝缘能力。

  陈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测试了两块芯片,发现这黏稠得像非牛顿流体的蜗牛油还真能当绝缘液封装进芯片里,并且还有极佳的热传导特性,散热液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总之,耗时一个月,他将芯片制程的水平从1微米提高到1纳米,并组建了多并联服务器系统,可以基本应对他面前这艘舰船的计算需求了。

  虽然这艘船的外壳盖板像打满补丁的裤子,各种探头如海胆般支棱在外,恍如宇宙乞丐,但这毕竟是自己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东西,陈锋甚是自豪,并果断将其命名为晨风一号。

  看着晨风一号,陈大师心中的自豪感与满足感油然而生。

  由于晨风一号的主要驱动力是被修复的反重力引擎,且没有护盾,所以不具备地外飞行能力。

  但没关系,有这船在手,他现在能干更大的活。

  略显凌乱的指挥舱里,手捧一杯浓茶的陈锋略感忐忑的摁下起飞按钮。

  伴随轰隆隆巨响,舰船晃晃悠悠着缓缓升空,四处嘎吱作响。

  毕竟半手工拼接成的东西,初次升空,总会有些部位嵌合得不是那么完美。

  听着声音很唬人,但其实并不会散架。

  晨风一号在空中悬浮了三个小时,再从汉州到大雪山走了个往返,宣告试飞成功。

  陈锋则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将监测仪器面板上反馈的数据牢牢记在心中。

  停下之后,他又穿上小型单人式多功能工程师穿戴装备,在星锋一号里上蹿下跳,到处修补与加固试飞过程中检测出来的不稳定部位。

  他建造飞船的思路酷似当年苏维埃老大哥搞工业的风格,简称那里松垮补哪里,不求美观精致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