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章 只是年幼 却很老成_唐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年。

  教书先生已经老了,头发微微泛白,眼神显得浑浊,他看了唐青一眼,不动声色喝了口浓茶,随口说道:“新生报道,先交学费三钱。”

  “您是老师?”

  唐青问道。

  教书先生有些意外,他站起身来,仔仔细细看了唐青一眼,点头道:“我姓李,镇里的孩子都喊我李先生,怎么,你是哪家的孩子,怎么没见过你?”

  “我是来读书的。”

  唐青轻声道:“只读书,不求学,所以我没打算拜师。”

  李先生皱起眉头,有些不悦。

  唐青很快解释道:“先生不要误会,只是因为家里已经有了一位老师,从小教我到大,不敢背弃。”

  “家里有了老师,为何还要离家读书?”

  李先生冷笑道:“莫不是家里的书都被你读完了?”

  这句话带着讽刺,有些刻意。

  更像是句玩笑话。

  唐青却认真说道:“正是,读书十六年,家里的书早已读完。”

  少年目光坦然,不曾玩笑。

  李先生却狂拍书桌,怒道:“小小狂儿,焉敢放肆!难不成你家里的书就那么少?”

  唐青想了想,说道:“每日七本,每夜两本,如此十六年,从不休止,偶尔身体没那么虚弱时,会读的更多,这样算起来,我读的书应该不算少。”

  唐青不知道老先生为何发怒,只能如实相告。

  阳光从天边落下,照到少年和老先生的身上,如同岁月里的两个极端,在清晨的书院间对峙。

  李先生很是无语,他回到讲台上,指着那本泛黄的诗词典籍冷声道:“这本书,你可曾读过?”

  唐青看了一眼,很快点头:“春野岁月时期的《游子诗经》,一共七本四十三册,先生手中的正是第一本第一册中的《伤秋经》。很巧,我在两岁那年第一次读诗,读的第一本便是它。”

  这句话刚刚落下,李先生瞠目结舌,他闷声说道:“两岁开始读《伤秋经》?你到底是哪家的孩子?”

  “我从镇子外面来,只是一个没人管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仅此而已。”

  唐青声音开始低沉,继续说道:“老先生,你让我去二楼住三天,三天后我就离开。”

  李先生刚想说话,唐青忽然伸手放入怀中,拿出了一颗珠子。

  这颗珠子很亮,中间穿着一根银线,表面很光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若是细心观察,能发现珠子的最深处闪烁着一抹霞光,很是奇特。

  李先生看的书也不少,见识还算广,他认出了这颗珠子。

  这是深海水心礁岩底下才能生长的“鱼珠”,得之能闭水灾,去风邪之病,更有福兮相伴,是人间难得的宝物。

  若单论人间金银,这颗珠子的价值便足以买下这间书院。

  李先生讪笑一声,对唐青的身份更加好奇,却不敢再多问,也不敢伸手去接那颗鱼珠。

  他摆摆手说道:“你要去二楼读书便去,反正那里的书已经常年没人去看,只是记得看完放回原处就好。”

  唐青微笑点头,他将那颗鱼珠放入李先生怀中,说道:“以前身体不好,家里人给我找到这颗珠子以避风邪,只是现在已经没什么用了,送与先生便是,就当是学费了。”

  说完这句话他便上楼。

  平静而漠然,比李先生更像一位先生。

  李先生看着唐青的背影,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鱼珠,忍不住摇了摇头,觉得很是荒唐。

  他拿起那杯已经微凉的浓茶刚刚喝了一口,一楼的大门猛的被人推开,一群小镇少年欢呼着纷涌而进,很快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齐声大呼道:“先生早!”

  李先生点点头,走到讲台边,看着上面翻开的那本诗经,忽然抬头,拿起戒尺重重一拍,大声说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游子诗经》!”

  阳光渐暖,从窗门外投射而进,呼应着很快便响起来的稚嫩读书声。

  二楼的唐青刚刚吹开一本书上面的灰尘,听到楼下的声音,忍不住笑了,像是久经岁月。

  原来,这一场修行,会让人苍老。

  毕竟,他还只是个十六岁少年。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