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八十三章 听话就好(求票票)_秦时小说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斩首之数额,亦成军功大小之尺度。”

  “先前所谋,亦是灭其大军主力,使其不成威胁,摧毁庙堂根基,大秦重新塑之,而今,依上将军所言,欲要灭赵,便不能仅仅以拔城败军、斩首灭敌之法作战。”

  廷尉出列,先是沉思,而后一语。

  “战胜不求斩首!”

  “夺政不求下城!”

  “除奸不求灭贵!”

  “此为上将军三策,臣以为不无道理,但先前咸阳令所言,也是隐患。”

  总结上将军所言重重,廷尉点点头,语落,又是摇摇头,上将军策略是极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既可以使得少生杀戮,也可以令仁义之名传扬。

  弊端自然也存在。

  “李斯呢?”

  秦王政仍没有评价,视线落在李斯的身上。

  “大秦欲要灭国,韩国不以为先例,赵国之大,民众甚多,如今国内兵力仍有三四十万,如果全部坑杀之,或许会令赵人更加的敌对秦国。”

  “而且赵国之内,先前便是有着诛灭郭开、罢黜赵王迁之言,可见其国仍有干臣,果然全部摧毁,则世族更为敌对。”

  “从此而观,上将军之言,颇为上佳,可……咸阳令与廷尉隐患,亦是存在,但……李斯之见,上将军之策可行,起码赵国可行,果然有患,大秦有时间给予整治。”

  李斯出列,近前一语。

  上将军身为统兵上将军,自然有这个资格提这等建议,而且还是上佳的建议,但先前中枢定策也是不差,更为具体与彻底。

  就是容易令大秦与关东诸国敌对,可大秦本就不被关东诸国喜欢。

  “相邦呢?”

  秦王政心中亦是在不断的思忖,王翦之法的利弊自己也有考量。

  但群臣的意见也是可用。

  丹凤之眸从李斯身上挪移,落在昌平君熊启的身上。

  “启认同上将军之意!”

  “灭国之战,务求战胜而败其军溃其心可也,勿要大肆斩首杀戮,以免赵国上下成军作困兽之斗。当年长平大战,武安君坑杀赵军数十万降卒,反逼得赵国死心血战而秦军反败。如此覆辙,不可重蹈也。”

  “灭国根基,在于夺取都城、去其庙堂、除其施政之能。是故,数月之后,秦军攻占邯郸之后,不能如既往那般城城攻占掠夺财货人口。”

  “当年乐毅攻齐,下齐七十余城而不能灭齐,在着力过甚也。如此覆辙,不可重蹈也。”

  “而今山东诸国昏昧,各国都有奸佞盘踞庙堂,以致诸国上下大都成为一盘散沙。秦军入邯郸,仅仅除去奸佞而少杀世族贵胄,可免诸多世族逃亡抗秦,如此,更容易整合赵国,化入秦国之内。”

  昌平君熊启出列回应。

  此策自然上佳。

  并未过多迟疑,便是一语落下,针对上将军文书所言,给予一一诠释,给予一一的道出个中好处。

  此法,可保山东诸国之力!

  如今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