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八十一章 箭已在弦_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东进灭吴铺平了道路。

  回往襄阳之后,颜良在与众谋士们经过了几番的商议,暗中定下了秋收之后,便向东吴大举进攻的战略计划。

  而当颜良在武关与曹操对峙之时,妻子黄月英已根据他的创意,完善了车船的设计图纸,在经颜良的首肯之后,便集中了荆州最优势的船工,在襄阳上游的汉水畔某个秘密的船厂,开始建造这种新式的战船。

  距离开战还有数月之久,颜良一方面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战前准备工作,一方面命许攸扩大他司闻曹在东吴的细作网络,加大情报的搜集力度,以作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根据细作们发回的情报,东吴方面,周瑜自前番武平一败后,因箭伤和心理创伤的双重打击,再一次的卧病不起,眼下正在秣陵家中养伤,无法再带兵上阵。

  孙权无奈之下,便只好命程普接任都督,坐镇寿春,统帅淮南诸军。

  周瑜再一次犯病不起,这对于颜良来说,自然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了。

  前番武关一役,周瑜的失利固然是因计谋被颜良识破,但远离长江,吴人不善步战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倘若战场转换,回到了周瑜最善长的纯水战上,这位美周郎还的确是一个极难缠的对手。

  周瑜的消息让颜良受益,但柴桑方面的情况,却有些不容乐观。

  鲁肃的动作很快,快到让颜良有些刮目相看。

  这位富豪出身的东吴西线统帅,趁着颜良在中原与刘备、袁尚混战之际,不但迅速的重修了柴桑城,迁移了数万百姓丁口,而且还开垦了荒废近一年的田地,重新种上了庄稼。

  这个消息却着实让颜良有些头疼。

  前番柴桑之役后,颜良之所以能逼得东吴放弃柴桑,退守湖口,就是因为他把柴桑的百姓统统迁走,让吴军无法就地征粮,迫使孙权在乏粮的压力下,不得不选择放弃经营了多年的重镇柴桑。

  而今若是给鲁肃种粮成功,顺利的收获了的秋食,吴军的粮草压力就将大大减轻,那个时候,恐怕孙权还会抢先发动进攻。

  “再这么纵容下去,秋收一过,吴人只怕就要反咬我们一口了,主公,咱们该当和先发制人才是。”

  军府中,许攸语气凝重的进言。

  “柴桑有两万吴军,眼下我方能上战场的水军,加起来也不过两万多点,主动出击,未能就能拿下柴桑。老朽以为,倒不妨坐等吴人主动进攻,咱们以逸待劳,打他个防备反击。”

  田丰的理念,倒是与许攸截然相反。

  此二人各执一词,看似都有道理,麾下文武们意见也各有不同,好战者支持许攸,沉稳一点的则支持田丰。

  大堂之内,一时间议论的好不热闹。

  环视着热闹的场面,一直沉默的颜良,猛然间咳了一声。

  众人知道,他们的主公这是要发话了,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颜良。

  那张英武的脸庞间,弥漫着强烈的自信,与猎猎的威势,令所有人本能的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敬畏。

  深吸一口气,颜良傲然道:“这此年来,吴人仗着水军优势,屡屡的侵我州土,往昔之时,本将或许不得不被动防守,但是这一次,无论如何本将都要主动出击,本将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孙权那碧眼儿,从此往后,在这大江之上,攻守之势,已易也!”(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