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日照大海现双龙,崇祯帝解惑①_典藏华夏:从直播开始震古烁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事情等直播完毕,我们再说。咱们先看直播,这次的节目还没结束呢!

  还有啊,大家看直播,不光是看,也是在学习我们华夏先祖的气节。

  我们有些人啊,就是少了这份宁死不屈,钢筋铁骨般的气节和骨气!

  这次趁这个机会,我下个任务,各大委员会和各个独立部门以及机关部队,都好好学习,做个探讨研究,进行一个内部汇报总结观后感。”

  “现在,都坐下安静看直播。”

  煤山上。

  传国玉玺被崇祯帝拿出来的一瞬间,张奉天整个人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个宏伟的身影,虽然看不清具体面容,可是那霸道至极,身穿玄黑龙袍,头戴金冠的帝王之态,让张奉天想起了一个人!

  “秦始皇——嬴政!”

  张奉天有些失神,可是一道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抵消了这道隐藏在传国玉玺内的帝王威压,让他清醒了过来。

  醒过来的张奉天慢慢走到崇祯帝面前,看着眼前这枚传国玉玺,激动的不能言语。

  崇祯帝看着失神的张奉天转眼间就恢复过来,先是一惊,随后却又面露喜色,似乎是对张奉天非常欣赏。

  “坐下吧,且听朕慢慢给你说说,这传国玉玺的来历,想必你也十分好奇吧。”

  “谢皇上圣恩!”

  崇祯帝和张奉天两人坐在歪脖子树下的石凳上开始畅谈那段尘封的皇家秘辛,而王承恩则是站立在刚才他和崇祯帝逃亡上来的楼梯附近,为崇祯帝守卫。

  “既然皇上已经决定了,那么老奴拼死也要守护好皇上的决定!说不定这后世小子,真的像皇上说的那样,重塑我大明荣光!”

  崇祯帝陷入了回忆,这三个皇家秘辛,还是他接受明熹宗遗诏时,在遗诏提供的线索中,在明熹宗御书房的龙椅下方木板隔层中,找到了这件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自秦始皇命丞相李斯打造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千八百年之久,经历时光蹉跎,朝代更替,唯一一次消失一段时间,不知所踪就是在后唐清泰四三年闰月辛巳辰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这段时间,一直到宋仁宗时期,传国玉玺,销声匿迹!”

  “再到后晋天福三年七月辛酉,制皇帝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后周广顺三年二月,内制国宝两座,诏中书令冯道书宝文,其一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为文,其一以“皇帝神宝”为文。

  周广顺中,始造二宝: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一曰"皇帝神宝"。太祖受禅,传此二宝,又制"大宋受命之宝"。至太宗,又别制"承天受命之宝"。

  宋仁宗庆历八年冬十一月己亥,作"皇帝钦崇国祀之宝"。”

  “至此,正式宣告宋朝时代,传国玉玺的传国地位消失。

  宋朝皇帝的宋制国宝,将取代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承天受命,统治天下。”

  “而到宋哲宗时,转机出现了。

  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

  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但其实徽宗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之深意在其中,故意行此事。”

  说到这里,崇祯帝叹了口气说到:“宋徽宗之智慧,远非常人。

  这恒古不变的传国玉玺,在这一刻,不仅仅不是象征着无上帝威的权力重宝,反而成为了一件被人争相仿造的名物。

  而在后来,更是出现了无数的仿造品。

  可以说,徽宗之谋略,影响了元明两朝对于传国玉玺的印象和期待!”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