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陈楷歌与井关惺_日娱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买家。

  为此,出品方都会印一些小册子,用来介绍卖点,方便买家们更全面的了解影片。

  《东京之眼》的宣传册页数不少,却不是为了卖片,而是为了卖器材。

  这也是它吸引许多业内人士到场的主要原因。

  前面说过,这部片子采用了数字电影拍摄技术。而拍摄这部电影用的摄像机则是日立公司正在研发的新产品。

  这款摄像机还没有上市,很多从业者,特别是囊中羞涩的导演们,都很关心它的画质表现。

  从宣传册来看,这种摄像机不像过去的DV那样采用磁带作为储存介质,而是直接用到了8厘米DVD刻录盘,拍摄成本大大降低,如果它的画质表现能够让人满意,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纸面上看不出多少技术细节,陈楷歌直接略过,翻看剧组成员简介,讶然发现排在导演后面的居然不是主演,而是配乐师。

  原创配乐,Hayashi-Kai。

  “……年仅16岁的天才少年……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整部片子的配乐……”

  陈楷歌对于简介中的少年产生了些许好奇,但是没有太放在心上。这本“广告册”显然出自日本人之手,充斥着各种自吹自擂,前面看到了那么多“革新、创举、伟大进步”,这会儿再看“天才”,已经免疫了。

  有人说过,英国人嘴里的“超级球星”和日本人嘴里的“极上美女”是最不可信的,注水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本能……嘛,谁让人家都是岛国呢?

  ……

  灯光熄灭,荧幕亮起。

  陈楷歌坐正身体,将注意力放在荧幕上。

  即使是小成本作品,但他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在看,不过只看了几个镜头,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镜头的晃动十分明显,不是王家卫那种艺术化的晃动,而是硬件导致的颤抖。

  虽然片子才刚开始,陈楷歌已经给它判了死刑,不管这部“广告片”拍的如何,产品性能不达标,自然不会有人买账。

  不得不说陈楷歌很有眼光,日立在2000年正式推出产品,几乎连个水花都没溅起就销声匿迹,问题就出在机震和画质上,直到微硬盘、闪存等技术相继出现,数码摄像机才逐渐被专业人士接纳。

  ……

  陈楷歌的注意力很快转向配乐。

  或者说,全场观众都被配乐绑架了。

  乍一听,难听;仔细一听,更难听;不想听?不可能。

  除非退场。

  电影开场才五分钟,已经有几十个人选择退场,离场前还发出一阵嘘声,和诡异扭曲的音乐混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愈发刺耳。

  好在更多的人留了下来,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想听听“到底能难听到什么地步”。

  事实证明,林海在挑战观众忍受力上做到了极致,越来越多的人因忍受不了那扭曲而诡谲的音乐选择了退场,影片上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