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侯笑贤的前车之鉴_日娱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轲传》,主角当然是荆轲。”

  “那么第二个问题,荆轲在大众眼中,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这个问题同样毫无难度,陈楷歌不假思索道:“悲剧英雄。”

  “好。”林海拿起一张纸,在上面写了“荆轲,悲剧英雄”几个字,而后说道:“悲剧英雄也是英雄,所以——”

  林海用笔将“英雄”二字圈起,说道:“这是一个富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迎合了大众的英雄情结,所以时至今日,人们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依然会感到心潮澎湃……”

  林海话锋一转:“但是,您这个剧本却不是以荆轲为主角。”

  “没错,这部戏我是以秦王嬴政为视角……”

  “这就是败笔所在。”林海示意陈楷歌稍安勿躁,接着说道:“我能明白您的意图——秦王作为帝王,他的人性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荆轲,更具有艺术深度,同时,他还是事件诱因和核心人物,贯穿始终,可挖掘的戏份也比荆轲更多。但是,这是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如果站在观众的角度,让他们在九十分钟时间里理解这么复杂的人物,恐怕有些强人所难。最重要的是,你还打算在海外上映。”

  林海转向井关惺,说道:“井关先生,你是日本人,你告诉我,日本有帝王吗?”不等井关惺开口,林海补充道:“准确的说,是那种一言九鼎,流血漂橹的帝王。”

  井关惺很茫然,也不知道是因为听不懂,还是想不出答案。

  林海又转向陈楷歌。

  “日本最有帝王气质的,大概是丰臣秀吉,但是和中国帝王比起来,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枭雄。正因为如此,日本人对中国的三国史最有认同感,如果陈导以曹操为主角,票房应该值得期待,如果换成秦始皇……”

  陈楷歌咀嚼着林海的话,自言自语道:“认同感……”

  “是的,认同感。”林海点头道:“一部优秀的商业片,最重要的就是广泛的文化认同感。我举几个例子——《坦泰尼克号》,主题是爱情;《肖申克的救赎》,主题是自由;《阿甘正传》,主题是‘勤能补拙’……”

  林海一口气举了好几个例子,而后说道:“这些电影的共同之处,就是承载了普世价值观。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对于爱情、自由、勤劳等等,都有相同或近似的理解。情节编排上也是如此。拿《阿甘正传》来说,我从中看到了中国的愚公移山,日本的稻草富翁,西方的金斧子银斧子……什么是认同感,这就是认同感。”

  “观众认同电影里的价值观,才能理解它,才会接受它。而您的这个《荆轲刺秦王》,恕我直言,国外观众恐怕很难理解这个故事,他太复杂,太抽象,作为商业片完全不及格。”

  陈楷歌沉默少许,问道:“你的意思是,用荆轲做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