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软件编曲_日娱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谁为主?”

  泽维尔冲林海努嘴:“地基是他打的,当然他说了算。”

  川井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见两人都这么说,林海也不推辞,这是他凭真材实料赢得的,推让就是矫情。

  林海当即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去睡觉。

  是的,哪怕再兴奋,该睡也得睡,不然干到一半扛不住了那就尴尬了。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把亢奋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

  在录音棚的休息间睡到九点半,林海起来洗过脸,壮丁已经全部就位。

  川井的狐朋狗友来了五个,有搞器乐表演的,也有搞作曲编曲的,名气都不大,但水平都不俗。这是川井刻意为之,把那些大牌喊来,万一不服林海,他岂不是两头为难。

  几人已经听完林海制作的底噪,对以他为主毫无异议。

  制造噪音很简单,但是将噪音进行精巧的选择和加工,以达到艺术表达的目的,这可不简单。

  在场的人试问,谁都没有林海玩的溜。

  其实噪音作为音乐元素出现的时间不算短,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约翰·凯奇。40年代,还在师从勋伯格学习作曲的约翰凯奇,就开始了对各种“杂音”的利用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因而尽管他不是最早的“噪音音乐家”,却被公认为“噪音音乐”的鼻祖。

  同时,这位音乐家在60年代和人组成了地下丝绒乐队,这支乐队的实验噪声作品基本就是早期的朋克和重金属的原型。

  所以说,流行乐坛的所谓新玩意,都是古典玩家玩儿剩下的。

  ……

  之前制作底噪的过程中,林海已经对整部影片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在他看来,这部片子的核心是“认知”,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知——理解或误解;不同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同化与异化;群体和个体的相互认知——傲慢与偏见;以及人对自我的认知——肯定与否定。

  总而言之,矛盾无处不在。

  在如何重新配乐上,林海心里同样很矛盾。

  此前调制的底噪,是为了展现东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喧嚣、浮华和冷漠,但是其中蕴含了秩序——通过有规律的编配,来体现社会规则。

  底层是社会,那么上层就是人。

  以此为前提,林海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搞平衡。利用优美的音乐线条来修饰和平衡底噪,说得好听点叫和光同尘,难听点说叫随波逐流,是以包括女主角在内的众生作为视角。

  另一种是强化。利用扭曲的音乐线条来进一步强化底噪,营造更强烈的悲剧感,这是以男主角为视角。

  对普通观众来说,前者听上去会比较舒服,后者估计会被当成精神污染。

  两种方向,只能选择其一。

  林海很为难,他个人更倾向于后者,但是这和音乐会的时候不一样,电影终究是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