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85章 天子心声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的感觉。

  不过很快的,朱慈烺的思绪就收了回来。

  他把注意力投注到贡士们的名字上。

  有一些很熟悉的名字。

  比如张煌言,比如王夫之,又比如清朝第一位状元傅以渐。

  对傅以渐,朱慈烺没多大兴趣,只把他当成一个参加考试的普通学子,如果能过,正常使用即可,但对张煌言和王夫之,朱慈烺却有太多太多的想法和感慨了。

  张煌言,于谦,岳飞,并称为西湖三杰、三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就华夏王朝的历史来说,他们三人中间的任何一人,都足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但相比于于谦和岳飞,张煌言却显得最为落寞,于谦岳飞都曾有成功的高光时刻,他却一次也没有就军事能力而言,张煌言中等偏上,好几次若非时运和友军延误的关系,他原本都是能取得大胜的,可惜啊,苍天不给他,也不给大明机会啊。

  从崇祯十七年到康熙三年,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其间多少人泄气落跑,投降满清,但张煌言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屡败屡战,即便被叛徒出卖,被押到杭州,面对满清的高官厚禄,他也依然不低头。

  9月七日,在万千杭州百姓的瞩目之下,一身汉人衣冠的张煌言,拖着枷锁,徐徐穿过街头,走上刑台,面对屠刀,毫无惧色,临刑时,写下绝命诗,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

  张煌言誓死不屈,其风骨傲气,一点都不输宋末的文天祥。

  ……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人。因为他晚年隐居在衡阳的石船山,所以后人又称其为王船山。

  崇祯十五年,王夫之和哥哥一起考中举人,十七年,建虏入关之后,王夫之召集义兵抵抗,兵败后继续为永历朝奔走,但因刚正不阿,得罪了权奸,身陷囹圄,差点就没命,其后无法在朝中立足,奔走野外。明亡后,数度流亡,最后隐居山中,以瑶人自居,满清官员知他困苦,于是想要送他一些吃穿用品,王夫之拒不相见,更不接受礼物,在门前写下一副对联,以示心志。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称帝衡州,求王夫之的劝进表,但王夫之对吴三桂自我称帝,十分愤怒和鄙夷,断然拒绝。

  康熙三十一年,王夫之卒于湘西草堂,以遗民自居,终身没有剃发。

  ……

  朱慈烺对王夫之印象最为深刻的并不是他的风骨,而是他的学识,王夫之是明末清初当之无愧的一代思想家,除了哲学心学那一套,其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经世致用”和“均天下”这两个理论。

  经世致用就是这一次殿试改为农政和数学的原因。

  均天下,而不是君天下,王夫之的思想,离近现代的认识,已经是很接近了。

  张煌言和王夫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