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14章 苏州抗税(下)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久的习俗,并无反对新政之意,请陛下从轻发落。

  已经致仕的袁继咸上疏朝廷,称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一事,古所未闻,读书人颜面无存,斯文扫地,实乃当世第一荒唐事,朝廷强力施为,地方官员施政不当,金圣叹等人反对,也是情有可原,朝廷若是严厉惩罚金圣叹,不但损害大明养士两百多年之德政,亦会失去天下人心。

  最后,袁继咸更是苦口婆心的哀求,求隆武陛下暂缓施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不然天下必然动荡。

  不止江南,京师官员也纷纷上疏为金圣叹等人求情。

  一时。营救金圣叹,竟然是成了天下官绅共同努力的一件事。

  但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内阁钱谦益,面对金圣叹一案,一来是避嫌,二来也似乎是在表明某种态度。

  ……

  乾清宫。

  面对如山如海的为金圣叹求情的奏疏,隆武帝朱慈烺脸色凝重。

  作为一个穿越者,曾经熟读金圣叹点评的《水浒》,对金圣叹的才学,朱慈烺是深为佩服和欣赏的,但作为皇帝,作为帝国的决策者,在面对“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么重大的国策推行关键,他对金圣叹,却不敢有任何的怜悯。

  如果金圣叹是主事者,必杀,如果不是,或可高抬贵手。

  而从李晃的调查和审讯看,金圣叹为人孤高,率性而为,个人主义,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羁,但就心思来说,其实单纯的很,这一次就是出于义愤,上了几个士绅的当,被人戴了几顶高帽子,叫了几声金先生,流了几滴眼泪,就不知道天高地厚,路见不平一声吼了。

  论起来,倒也符合金圣叹喜欢《水浒》的性子。

  因为就家中田亩来说,金圣叹只有薄田几十亩,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对他的利益损害极其微小。

  一句话,金圣叹被人利用,当枪使了,虽然他是名义上的领导,但其实的组织者却是苏州最有名的两个士绅家族,一个翁家,一个吴家,正是这两家人动用在一切,兴风作浪,在背后唆使,鼓动,吴县哭庙才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以致于几乎席卷整个苏州和南直隶。

  李晃到达苏州的当天,就围了翁家和吴家,缉捕了两家的主事者,随后简单审讯,没有动用大刑,只锦衣卫的大名和冷森森的刑具就吓得两家主事者屁滚尿流,竹筒倒豆子一般的说出了所有。

  “翁家和吴家,抄没全部家产,几个主谋,一律斩首,其家人流放青海!”

  “通风报信,和他们狼狈为奸的官员,亦抄没全部家产,褫夺功名,流放青海!”

  “金圣叹等狂生,不读书,读乱书,褫夺功名,流放东北,终身不得入关!”

  “不作为的官员,一律革职!”

  等到刑部送来更多的案卷,大理寺审核无误之后,朱慈烺作出了决定。

  ……

  苏州。

  人山人

  请收藏:https://m.niaoshu12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